“當然難,比考太學還要難。”趙曜覺得孟老先生有些小看科舉考試了,“比考太學難上千百倍,畢竟這是給朝廷選拔人才。再說,科舉考試可不是只考寫文章、寫詩詞歌賦,或者寫曲,而考的是真材實料。”
他又說道“金陵五大才子是很會寫文章、寫詩詞歌賦,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就能考過科舉考試。我看他們恐怕連最簡單的縣試都考不過。”
孟老先生只知道科舉考試考四書十三經的內容,但是他并不清楚具體考什么。他以為科舉考試跟之前征辟和察覺考的內容差不多。
以往的征辟和察覺的最后一關,皇帝會親自出題考眾人。而皇帝以往出的考題也都是論語等書里的內容,比如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為題,讓考生們答題。
“我不知道今年的科舉考試具體考什么,但是肯定不會簡單的考文章和詩詞歌賦。”趙曜一臉認真地說道,“科舉考試是為了給朝廷選拔人才,而選拔人才的目的是為了造福百姓,而造福百姓可不是靠寫漂亮的文章和詩詞歌賦就行的。要想造福百姓,官員們必須做實事,所以科舉考試考的是實事。”
孟老先生聽了趙曜這番話后,蒼老憔悴的臉上露出疑惑的神色“何為實事”
“就是民生。”趙曜又說道,“當然肯定還要考其他方面,但是民生為主。”說到這里,趙曜面上露出譏諷的嘲笑,“世家子弟哪里知道民生,他們連一斗米多少錢都不知道。”
孟老先生笑著問道“殿下,你知道一斗米多少錢嗎”
“我當然知道啊。”趙曜雖然身為皇子,但是他時常出宮去各處玩,也經常在宮外買東西,對于宮外東西的價格很是了解。再者,他每次買東西都會特意詢問價格。有時候,他還特意去米店詢問糧食的價格。“京城一斗米二十錢,江南一斗米十八錢。”他之前帶著四個兄弟逛金陵城的時候,也特意去米店詢問了下江南糧食的價格。
孟老先生沒想到趙曜真的知道。他面上露出驚訝的表情,接著他又聽趙曜說金陵城各種菜的價格、布匹的價格、各種酒的價格聽得他一愣一愣的。
趙曜說的這些東西的價格,孟老先生是有很多不知道的。這些年來,他一門心思撲在研究學問上,可以說兩耳不聞窗外事。對于讀書以外的事情,他很少關心。不過,對于糧食的價格,他一直很在意。
前朝造成的亂世,讓無數人沒有糧食吃餓死。那個時候,糧食賣出天價,幾十兩黃金都不一定能買到一斗米。自那以后,孟老先生就非常關心糧食的價格,但是糧食以外東西的價格,他并不怎么關心。
“殿下,你為何會知道這些”孟老先生并不知道各種菜的價格,也不知道豬肉、雞和鴨,還有鵝的價格,但是趙曜卻一清二楚。
趙曜理所當然地說道“問的啊。”
孟老先生心中震驚,但同時又非常慚愧。他總是想為這天下,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但是他卻連這些最基本的東西都不知道。他一個活了八九十年的人,還不如十歲的小孩子。
他忽然覺得自己有些可笑,又有些虛偽。如果他真的關心在乎民生,不可能連這些直接關乎著百姓生活的事情都不知道。跟十殿下相比,他真的是無地自容。
趙曜不僅知道京城和江南的糧食價格,連嶺南很多地方的糧食的價格也知曉。他甚至連安南等幾個國家的糧食的價格也清楚。
鄭溪林不覺轉換成老師的狀態,開口詢問趙曜道“你覺得這些東西的價格是貴了,還是便宜了”
“不貴啊,跟前朝最為繁榮的時候相比,可以說很便宜了。”趙曜了解過前朝各時期的物價,“皇爺爺和父皇下旨降低糧食的價格,就是為了讓百姓們能買得起糧食吃。”現在的糧食價格還漲了一些,皇爺爺剛建立大周的時候,一斗米只有五六錢。
“皇爺爺和父皇施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是對的,現在大周一半的百姓不僅能吃飽飯,家里還有余糧。”等安南國的水稻在嶺南和云南,還有瓊州等地大范圍種植起來,到時候就能讓更多的人吃飽飯。
“孟老,您就不要再擔心科舉考試了。”趙曜又把話題扯了回來,“父皇是不會讓任何人破壞科舉考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