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的事情,用不著我們操心。”景王故意把楚王遇刺身亡的消息傳回京城,為的就是讓京城亂起來,讓太子和鎮國公他們暫時沒有心思放在金陵這邊。“縣試已經結束,但是我們還是不能疏忽大意,要讓那些人老老實實批閱考卷,在發榜之前,絕不能泄露半點消息,明白嗎”
宋青云心頭一凜,神色鄭重地說道“草民明白。”剛說完,他便想起一件事情,“殿下,等縣試發榜后,您是不是要啟程回京呢”
“本王不打算回京。”
“您不打算回京”
“本王打算院試結束后才回京。”景王心里清楚,縣試結束后返京,一定會有危險。以太子和鎮國公他們的手段,只怕會讓他在回京的途中意外去世。“縣試是科舉考試的第一場考試,本王在金陵成功地讓縣試舉辦,為金陵的科舉考試開了一個好頭,本王可不想把這個功勞讓給別人,自然是要把接下來的兩場科舉考試辦了。”
“草民原本還打算勸說殿下留下來,現在看來不用了。”宋青云的看法跟景王一樣,如果現在就回去,未免太可惜了。
“本王已寫信給父皇,懇求父皇讓本王留在金陵,繼續負責主持接下來的府試和院試。”這段時日,景王不僅盡職盡力地舉辦科舉考試,還暗中對付太子和鎮國公的人。當然,最重要的是他結識了不少寒門子弟。他以前看不上這些寒門子弟,雖然他們中很多人有才,但是因為他們出身低微,很難有機會出仕,所以他沒有花心思在他們身上。
如今卻不同了,寒門子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只要他們真的有才華,就能從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屆時就能出仕。所以他現在有必要結識他們,讓他們為他所用。
所有人都覺得父皇舉辦科舉考試,只是為了對付世家。其實,并不僅如此,最重要是為朝廷選拔人才。
以父皇對科舉考試的重視,日后朝中的大臣都要通過科舉考試。父皇對世家忌憚,一定會重用出身寒門的大臣。在這些寒門子弟還沒有考中之前,與他們相識,并幫助他們。等到日后他們高中,在朝中任職,他們一定會支持他。
還有,母后說的對。他負責金陵這邊的科舉考試,對金陵的寒門子弟來說,他算得上是他們的恩師。不管日后他們支不支持他,但是對他,他們會心存點感激。
“殿下,明年的鄉試,您不打算主持了嗎”宋青云道,“比起今年的三場考試,明年的鄉試才是最重要的。”
“本王明白,本王會向父皇爭取明年的鄉試。”景王當然不想錯過明年的鄉試,如果可以,他還想負責明年的會試。不過,以他的資歷,父皇肯定不會同意他負責主持會試。但是,明年江南的鄉試,他還是可以爭取的,當然前提條件是他成功地舉辦今年的三場科舉考試。
“殿下,魏王那邊要不要”宋青云沒有把話說完,但是意思很明顯。“魏王如今身受重傷在彭城,正是下手的好機會。如果錯過這次機會,以后怕是很難找到這么好的機會除掉他。”
“魏王”景王譏誚道,“他算什么東西。”
“殿下,魏王可是太子的得力干將。”
“得力干將你還真是看得起他。”景王滿臉不屑地說道,“他不過是太子身邊的一條狗。他用不著的我們出手,太子和鎮國公他們會拿他出來做替罪羔羊。”
宋青云想想覺得也是。
“你還是好好對付李傕他們吧。”景王把手中的棋子扔進棋盒里,站起身居高臨下地望著宋青云,“你一直對他們手下留情,他們未必會領你的情。你再心慈手軟,到時候死的可是你。”
“殿下的話草民記住了。”宋青云站起身來,退后幾步,接著朝景王行禮,“殿下放心,草民不會再心軟。”
景王斜睨了一眼宋青云,語氣淡漠道“你最好能說到做到。”
宋青云心里一緊,面色一肅“草民一定能做到。”
景王深深地看了一眼宋青云,沒有再說什么,轉身便離開了。
守在門口的孟剛見景王出來,忙為景王撐傘。
“去貢院。”主持科舉考試的地方叫貢院。縣試已經結束,但是主考官們還在貢院批閱考卷。
宋家門口早已有馬車等候。景王上了馬車,問孟剛道“貢院的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