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帝病重一事根本瞞不住。再者,永安帝也沒有想過隱瞞天下人。他病倒后,一是立馬寫信叫趙曜回京,二是請何相跟劉太師他們暫時處理國事。
等到趙曜回到京城后,永安帝馬上下旨讓趙曜監國,處理一切朝事。
對于永安帝這個安排,朝中文武百官們并不意外。如今,皇子只剩下漢王殿下是健康完好的。至于楚王,大臣們心里清楚永安帝絕不會讓他再回到朝廷。再者,漢王殿下是永安帝最信任的皇弟。
永安帝成婚多年沒有子嗣。登基后,他也不納妃,至今為止沒有一兒半女。現如今,永安帝病重,又讓漢王殿下監國,永安帝的目的昭然若揭。
朝中大臣們都清楚,漢王殿下將會是下一任皇帝,所以朝中沒有任何人反對趙曜監國。
過不了多久,漢王殿下即將登基,在這個時候反對他監國,除非嫌自己命長。
朝中大臣雖不反對趙曜監國處理政事,但是有不少官員卻懷疑趙曜的能力,畢竟趙曜之前從未在朝堂上有過出色的表現。
有一些大臣不老實,還想拿捏趙曜,沒想到他們的小心思早就被趙曜看穿。
趙曜處理政事的手段,雖不像永安帝那般極端狠厲,但也非常犀利,嚇得官員們不敢再耍小手段。
雖然趙曜一直在沼澤府,但是并不代表他對朝廷之事不了解。自從永安帝登基后,趙曜不放心,時時盯著京城的動向,朝中發生的事情,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他都了如指掌。不少大臣仗著趙曜遠在嶺南,對朝中之事不了解,在他眼皮子底下耍心機,玩手段,沒想到卻踢到了鐵板。
在沼澤府的時候,趙曜雖沒有日日上朝,也沒有日日批閱奏折,甚至還把朝中大小事情交給內閣處理,但并不代表他什么都不懂。撇去他得到消息來源不說,他能從內閣批閱好的奏折,就能看出一切。
內閣的官員們要想在政事上做手腳,欺瞞趙曜,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做了監國后,趙曜看了看何相和劉太師他們批閱好的奏折,便能得知這些時日朝廷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那些覺得趙曜好糊弄的官員們,見識到趙曜的手段后,一個個嚇的膽戰心驚,遂變得老老實實,不敢再作妖。
何相跟劉太師他們一開始還擔心趙曜剛監國處理政事會有些不得手,沒想到趙曜游刃有余。
見識到趙曜處理政事的手段后,何相跟劉太師他們心里松了一口氣,同時感嘆趙曜不愧是被太上皇選中的人。
何相跟劉太師,還有禮部尚書從紫宸殿的東暖閣出來。他們方才在跟趙曜商議明年科舉考試一事。
永安帝滅了李家滿門,傷了天下學子的心,導致這幾年來,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越來越少。
趙曜監國后,便決定明年開恩科,考鄉試、會試和殿試。按照規定,鄉試、會試、殿試每三年考一次。算算時間,后年才能考鄉試、會試和殿試。趙曜見內陸這兩年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越來越少,便決定開恩科,讓鄉試、會試和殿試提前到明年開。
開恩科一事很快傳遍大周各地。各地的讀書人一聽說是漢王殿下提出來的,紛紛決定參加明年的恩科。
另一邊,跑到嶺南各個州府的文人學子們得知永安帝病重,漢王監國,并且明年開設恩科,一個個收拾包袱回到家鄉,準備參加明年的科舉考試。
趙曜原本在民間就非常有名望,深受百姓們的擁戴。永安帝登基后,讓趙曜在民間變得更有威望,百姓們都希望他能做皇帝。而現在永安帝病重,又沒有子嗣,百姓們都知道漢王殿下即將是下一任皇帝,這讓他們非常歡喜。
永安帝登基以來,雖沒有做傷天害理,禍害百姓們的事情,但他的手段太過狠毒,又加上他搞“錦衣衛”監視各地,這讓百姓們都十分懼怕他。
百姓們怕永安帝早晚會禍害他們。得知永安帝病重,百姓們在心里慶幸。
永安帝并不在乎官員們和百姓們怎么看他,也不在意他日后在史書上留下暴君或者昏君的名聲。他登基以來做的那些事情,他一點也不后悔。如今得知官員們和百姓們稱頌趙曜仁慈,他不僅不生氣,反而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