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鄭海珠咬咬嘴唇,輕聲道“顏大哥,其實,我在兩年前失足滑落過海邊石崖,被鎮上的郎中施針救回一命,許多事便記得沒有那么分明。哥嫂不在人世,龍溪的日子也不好過,但輾轉北上到松江府后,韓小姐待我很好,不像主仆,更像姊妹。所以,我還是,想回松江去。”
顏思齊陡然眸色一暗,失落之情浮上面龐。
恰此時,月蘭端著茶盤進來,見二人沉默相對,不免滯住了步伐,有些惶然。
顏思齊聽得腳步聲,轉頭時已面色如常“怎么了,上茶呀。月蘭,我的宅子沒有仆婦,不太方便,就由你陪鄭小姐在院里住著吧。她很快便要回江南去,耽誤不了你幾日。”
月蘭忙放下茶盤,連連擺手“顏當家你這話太折煞月蘭了,我夫婦兩個受你恩惠那么多,給你做牛做馬都是應該的。”
心下卻嘀咕,咦,這鄭小姐,不做咱們老板娘了
月蘭倒完茶,仍覺氣氛頗為尷尬,一時情急想救場,挑起話頭道“顏當家,鄭小姐穿上這一身,真是比媽祖娘娘還像仙女咧。”
鄭海珠被她一說,抿嘴展顏,對顏思齊道“顏大哥,忘了謝你,這身衣服確實好看。”
顏思齊笑道“你喜歡就好,對了,喝完茶,我帶你去看些東西。”
小軒窗外,鳥鳴啁啾。
枇杷樹亭亭如蓋,枝繁蔭濃,大片綠意仿佛能沁入屋內人的心里。
窗下是一張普普通通的柳木長桌,桌上卻琳瑯滿目,剪刀、竹尺、劃粉、線板、針箍、漿糊、熨斗,一應俱全,比博古架還多姿多彩。
其中最惹眼的,莫過于,一只蒙著棉布內襯的大藤扁筐中,搭著一塊天鵝絨般的料子。
鄭海珠隨著顏思齊走入這間小巧卻明亮的雅室時,一眼就被窗下桌上這塊衣料吸引。
她走近藤筐,驚喜道“這是,我們老家的漳絨”
顏思齊點點頭,拿起漳絨遞給鄭海珠“還是塊花絨,靛藍色絲線的是絨毛,胭脂紅絲線的是絨圈。我常年跑船,看過很多次海上的日出。太陽還沒起來時,天空就是這樣的,暗幽幽的石青色里,一片片紅彤彤冒出來,特別好看。”
鄭海珠撫摸著細柔如嬰兒肌膚的織物表面,也情不自禁地附和著“是的,太美了”。
漳絨,起源于福建漳州,是明清時最出名的織物品種。華夏的能工巧匠駕馭蠶絲兩千年后,已經不滿足于平面的織物。他們從舶來品的天鵝絨中獲得靈感,將細鐵絲圈融入紡織過程,邊織邊以獨特的工藝提起或隔開經線,形成經線圈或經線絨花。
鄭海珠在現代時,只在博物館大致了解過漳絨,穿越到漳州后,才深刻見識了這種工藝的神乎奇技。
但眼前的這塊漳絨,又絕不僅僅是工藝精致,在現代人的眼中,它具有一種印象派油畫的美感。
只聽顏思齊沉淳的嗓音又響起來“阿珠小姐,我記得,你最后一次到我鋪子里來時,說想做一塊云肩。當時我在想,什么樣的花紋,適合給你做云肩呢這一想,就想了許多年。直到我的工匠,織出了這塊漳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