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松江府城清水巷,韓府。
朱門輕響,鄭海珠神態平靜地回到韓希孟的院子。
正在廳上整理繡線的韓希孟,立刻招呼婆子去給鄭海珠端一碗綠豆蓮子湯,一面關切地問“二叔和二嬸,沒怎么責罰你吧”
鄭海珠在圓桌下首那張專屬于她的木凳上坐了,莞爾道“放心,沒事。二奶奶先開的口,把我斥責一頓。然后二老爺說,晚上他與董家二爺和黃大官人、顧少爺陪馬將軍在文哲書院吃酒席時,馬將軍和黃大官人一個勁地夸我們倆不像弱女子,馬將軍還說他的命是我拿瓷雷救的”
韓希孟聽到此處,就笑嘻嘻地打斷鄭海珠“快讓我猜猜,二叔后面一句話,是否就是,阿珠也算給我們韓府大長顏面,大功可抵小過”
鄭海珠點頭“二老爺正是這么說的,然后二奶奶趕緊接上說,國法嘉賞是國法嘉賞,家規也不能視同兒戲,讓老彭去知會賬房,扣我三個月的工錢。”
韓希孟撇撇嘴,不滿道“那還是罰了。”
鄭海珠忙開解她“小姐,二奶奶執掌后宅,當然應該如此處置。我畢竟和守寬偷偷陪你出去,倘使此事就這么算了,讓宅子里其他下人怎么想”
韓希孟“喔”了一聲,將婆子端來的軟糕和綠豆湯推到鄭海珠面前,喃喃道“那倒也是,二嬸是當家主母,歷來又把我當她親閨女一樣,這回若不做做樣子罰你,三嬸嬸和呂姨娘,都要嘀嘀咕咕。唉,婆婆媽媽們若太閑,就是麻煩。”
鄭海珠心道,這可不就是市民社會小家庭成為主流前,深宅大院司空見慣的情形么。
她北上來尋韓府時,已經做好了心理建設,或許要面對自己最煩的宅斗劇情。
不過,公平地說,躋身松江府縉紳圈的韓家,內宅關系已經比其他大戶簡單許多。
這一支韓家,到了韓希孟的父輩,是三兄弟。
大房夫婦病逝得早,只留下一個女兒韓希孟。
二房韓仲文,在極年輕的時候便考中了舉人,沒想后來兩次進士不中。
因適逢江南文士經商之風日盛,韓仲文便無心仕途,而是娶了嘉定縣錢家的女兒,利用韓家祖上積累下的資產與人脈,結合錢家的棉花種植與紡織技藝,做起了棉布生意。錢氏娘家算得響當當的大地主,可惜她嫁過來后沒有生養,韓仲文便又納了城中一位秀才的女兒呂氏做妾,生有一子韓希盛,今年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