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174章明荷海戰六
這一夜,澎湖嶼白沙島荷蘭人據點的帳篷里,馬來與葡萄牙混血的女子,瑪貝爾,沒有一絲睡意。
她在等,等天亮時應該就能傳來的消息。
不遠處,木頭和棕櫚葉搭起的簡陋窩棚里,住著第一批被當作奴工運到白沙島的明國男子。
數日前,他們剛下船,荷蘭軍官魯芬,便立刻命令他們運木頭、背石塊。
荷蘭水兵們,像驅使牲口一樣鞭打他們。
瑪貝爾越發相信,鄭海珠說得沒錯,這些荷蘭人,與弗朗基人一樣,頭腦中絕沒有“仁慈”二字。
不能允許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哪怕占去一個小島。
窩棚方向傳來陣陣鼾聲。
瑪貝爾羨慕那些男子能睡得著。
她當然已經知曉,他們其實都是明國的軍人。
或許正因久經沙場,他們才能在即將到來的大戰前如此沉著平靜,迅速地進入夢鄉來積蓄體力。
而已陷入亢奮狀態的瑪貝爾,干脆爬起來,鉆出帳篷,往海邊走。
雖然望不見,但瑪貝爾清楚,東方的夜海濃霧后,就是自己已經生活了兩年、并準備在余生都當作家的臺灣島。
此刻,想必幼小的云兒,正在姑姑文阿鯤的身邊熟睡。只不知,自己的丈夫文阿鵬,這些時日有沒有發癔病。
瑪貝爾駐足不久,驀地聽到附近的巖石后,有沉醇的琴音與輕緩的歌聲響起。
她想起來,昨日,在附近巡邏的荷蘭水兵,救起一位帶著木質樂器的僧侶。僧侶向荷蘭人比劃了半天,勉強讓他們明白,自己從日本渡海去明國,搭乘的帆船遇到風浪傾覆,所幸抱著船板漂至澎湖。
荷蘭人為了擠走葡萄牙人,對日本幕府和藩主傾力示好,這位落難的日本僧人,也順理成章地得到魯芬軍官的禮待,獲得了食物、澹水和單獨的帳篷。
瑪貝爾踩著月光,巡聲而去。
突然令瑪貝爾感到親切的,是眼前這位日本僧人,邊撫琴、邊低吟的歌,竟然是自己在馬六甲時,聽中國人唱過的。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沒錯,馬六甲的中國人,把“月亮”念成“彎”,把“石塊”念成“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