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了這么快,病人活動膝關節,然后故意走幾步,轉圈給她女兒看,果然正常。
“這次終于解決了,陽陽呢,我去接陽陽。”病人高興得合不攏嘴。
“明天真可以出院呀”病人女兒扶著媽媽,盯著她的腿看。
做了兩次手術,第三次終于解決了,好在當時沒有急著出院。
老太太一路贊不絕口。
“你沒結婚吧”老太太問,高興的時候就想給人介紹女朋友。
“快結婚了。”幫忙回答。
老太太有點小小的失望。
“我有個朋友,膝關節腫得很大,現在走不了路,我讓他過來找你們看”老太太很高興。
女兒不高興了,嫌媽媽多管閑事,介紹醫生這種事,費力不討好。
老太太顯然不在意,只是想幫朋友一把。
第一臺手術完美收工,大家很開心,標志綜合骨科正式開始運轉。
宋子墨開始寫手術記錄,寫病程記錄,綜合骨科三十張床,和小五各分管十五張,他們每人又帶了兩個規培生,團隊的人數足夠支撐三十張病床。
楊平又開始研究寧先生的病情,ct的橫斷面有神經的影像,核磁三個截面都有神經的影像。
做三維重建就是利用這些斷面圖像重建一個立體的圖像,完成這個工作,都是由ct或磁共振機器自帶的軟件完成。
楊平發現,自己大腦的構圖能力進步很快,記憶力,尤其對細節的記憶非常強,幾乎到了過目不忘的地步,這是系統超級培養計劃的成果。
他嘗試用大腦來重建這個病人的立體圖像。
一副一副影像圖片在腦海中出現、疊加、組合,關注的和不關注的細節都能按原貌保留。
立體的脊柱、腫瘤、血管、神經逐漸成形,這不是系統的作用,而是自己的大腦在處理,沒有依賴系統。
為了醒目,神經用紅色標注,紅色的神經走向慢慢清晰起來。
構建這幅立體圖像,并不輕松,十分吃力。一些關鍵細節需要反復去加強,才能做到穩定清晰,這邊補上了,那邊又缺失了,這邊清晰了,那邊又模糊了,幾經加強反復,圖像勉強才成形。
宋子墨站在不遠處,看著楊平瞪著屏幕,眼神專注,猶如思想者雕塑,他不想打擾楊平,想看看他究竟在做什么,如此專注投入。
楊平抽出一張紙,用鉛筆在上面開始勾勾畫畫,開始是輪廓,再是線條,最后是立體處理,再是細節。
超現實主義的繪畫技巧在醫學上的完美應用,一副圖像躍然紙上,宋子墨走近,但是楊平沒有覺察,他太投入了。
“這是什么他自己憑借ct和磁共振圖像居然做出了重建憑借腦子做出了重建然后將重建用圖畫表達出來。”
這還是人嗎自己是跟一個凡人在共事嗎
韓主任也進來了,他看到宋子墨奇怪的表情,楊平雕塑般的專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再走近看看圖紙,看看屏幕上影像圖片。
也明白了,這是用大腦在重建用鉛筆畫出了重建圖像
這得需要多強大的大腦構圖能力呀,難怪說,天才思維的內容是圖片,普通人思維的內容是模擬語言發聲。
兩人都不愿打擾他,放下筆,楊平摸了摸額頭,有汗,看來構建這樣圖像還是非常吃力,以后構圖能力需要繼續提高。
“哦,韓主任”楊平感到背后有氣息,回頭,看到韓主任,還有宋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