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點鐘,會議在綜合骨科的示教室準時召開。
參會的都是學術會籌備組成員,除了綜合骨科這邊的田主任、楊平、宋子墨,唐菲、、小五。
還有顯微創傷骨科的各組組長及主治醫師,其他人雖然沒有參加籌備組,但大多數的研究生、規培生,一部分護士,都安排了具體的工作,比如嘉賓接待員、會場的服務員、禮儀小姐等等。
因為會議的主題是創傷骨科,所以脊柱外科、關節外科和運動醫學暫時無需派人參加籌備,但都表示全力支持,需要抽調人員隨時可以。
這是整個骨科的一件大事,每個人都積極參與,每個人都會從中受益,骨科的團隊精神充分得到了體現。
大家都到齊了,譚博云走向講臺,向韓主任匯報了工作進度,目前籌備已經完成,剩下的都是細節完善。
這次參會的,除了南都醫大附一、附二、省人民醫院、市人民醫院的教授,還有帝都、魔都和西部的教授,日本、韓國等國外教授,以亞洲幾個國家為主。
這種國際性的學術會,如果讓譚博云單獨運作,會非常吃力,主要是人脈根基不行。但是韓主任幫他將人請到位,會議框架建立,再讓他來操作,就輕松很多。
所以譚博云十分感激,韓主任將這種收獲名譽的事情交給他,自己退居幕后,這是何等的胸懷。
譚博云匯報完之后,由各個分工小組匯報工作進度,同時,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想辦法。
譚博云是籌備組組長,田主任是副組長,他還要和宋子墨負責審核會議提交的論文;負責文字宣傳工作,比如宣傳海報的內容,譚博云的開幕講稿,都是他寫;小五負責嘉賓的接送、住宿等安排,還有早餐午餐晚宴的準備;唐菲負責翻譯工作的安排;其它項目也都有專人負責。
唐菲走上講臺匯報“會議演講統一采用英語,會場翻譯小組由我、田主任、楊醫生、宋子墨、金博士組成,這幾位醫生的英語水平,都是經過評估的,完全可以勝任。”
醫學會議涉及大量專業詞匯,即使有同聲傳譯能力的翻譯,要是沒有一定醫學背景,翻譯起來經常鬧笑話。
一些大醫院的醫生,很多有出國留學經歷,有些醫生還參與過醫學專著的翻譯,所以英語水平好的,比翻譯公司的外援翻譯質量更高。
譚主任、田主任、宋子墨和唐菲有到美國學習的經歷,金博士有到英國學習的經歷,楊平雖然沒有留學經歷,但是讀書時成績名列前茅,英語基礎好,這段時間又加強了學習,提高很快,翻譯沒有問題。
韓主任不用說了,出國參加學術會,從來是直接英語交流,三博醫院的醫學證明等文件的英文版,他都參與制定。
張宗順教授八十了,還閱讀英文醫學原著,西醫的成果大部分是英語記錄的,學英語都是為了跟國際先進水平保持接觸,學習交流才能進步。
接著,匯報自己的文字宣傳工作進展。
他將設計的海報、專家介紹、議程表、參會須知,還有譚主任的開幕講稿,全部打到屏幕上,非常漂亮專業。
這小子看不出來,還有這么深厚的文字功底,平時馬大哈一樣,做起正事,也是有板有眼。
譚主任對著屏幕說“開幕演講稿我看過,非常好,我只稍微做了修改,這已經是定稿了,大家幫忙看看還有問題沒如果沒有問題,麻煩田主任幫忙翻譯出英文稿。”
“沒問題,你把稿子發給我,我晚上翻譯出來。”田主任剛剛通讀了稿子,也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