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墨在人群中來回走,監督這些訓練的同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小五也在這些人群中訓練,他們雖然在培訓小組中擔任職務,但不是培訓老師,要跟其他人一樣接受訓練。
田主任在那邊,帶著歐陽主任和白主任在培訓,這些主任別看平時手術做得不錯,但是要做到每個動作規范,比那些年輕醫生的訓練難度更大,畢竟定型了。
麻醉師的訓練在另一個房間,梁胖子訓練的內容與臨床醫生不一樣,他訓練的內容大部分是氣管插管、腰椎穿刺、各種神經阻滯的穿刺、尤其各種非正常情況下的插管穿刺。
關于麻醉機的知識,以前只是掌握麻醉機的使用就行了,現在楊平要求,要了解麻醉機的結構和原理,一些故障的處理,各種操作,各種參數,一個一個全部做到熟練,了然于心。
楊平將麻醉機廠家的工程師請來了,特意給麻醉師講解結構原理,一些故障的判斷和排除,這些知識用處不大,但是需要用的時候,能夠節約時間,而且可以幫助麻醉師更深刻的熟悉麻醉機的使用。
護士的培訓,又是單獨的房間,手術室姜護士長帶著小蘇,正培訓其他的器械護士,她們要熟悉每一種創傷骨科手術的流程,甚至要求自己模擬做一遍,只有這樣,才能深刻了解手術步驟,知道怎么去配合。
骨科手術器械,幾百件,擺在一張長方形桌子上,以前護士只知道,器械叫什么名字,長什么樣,怎么用。
現在,這些器械的發明歷史,經過了哪些改進才形成現在的樣子,為什么是這樣的形狀,為什么這樣用,要求全部掌握。
其它科室都是仿效骨科指定的培訓計劃,術前的急診科,手術的外科,術后的創傷icu,輔助的麻醉科、手術室、輸血科等等,都參與了培訓,各自認認真真,一絲不茍。
整個一層樓熱火朝天,大家都很認真。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用在現在最適合。
影像科的幾個同事在訓練快速讀片,但是做不到,讀片時間距離要求還差很遠,如果強行提高速度,容易出錯、漏診。
讀片這東西,需要長期積累,短期難以提高。
他們也花了不少心思,把三博建院以來,所有創傷病人的影像圖片拿出來,研究一遍,還是做不到要求的讀片速度。
外科醫生在臺上等,你這邊遲遲出不了一個準確報告,這個環節耗費時間太久,會耽誤整個流程的推進。
影像科不能在這次活動中拖后腿,孟主任想出一個招,既然一個人辦不到,那就多幾個人。
原來計劃兩個醫生去支援,現在從科里抽調七個醫生。頭部、胸部、腹部、脊柱、上肢、下肢、骨盆,每個部位專門一個醫生讀片,最后匯總,統一出一個報告。這樣分解,各司其職,又快又好,還不容易出錯。
這幾個醫生,各自負責一個部位,天天看自己負責部位的片子,這樣訓練后,速度還算滿意,比之前的速度提高了很多倍。
廖總轉完了一圈,越看越激動,抑制不住全身熱血的沸騰,這么激動人心的歷史事件,自己居然沒有參加,沒有跟大家一起去盡力,多么令人遺憾呀。
他走到自己科室的培訓點,幾個年輕點的副主任醫師正忙著,人家有板有眼地在研究解剖,根本沒注意他。
“包主任”
喊了幾遍,包主任才扭頭看他一下“小廖呀”
然后又忙去了。
本來想慰問幾句暖心的話,可人家根本沒空,廖總悻悻地離開,真恨自己,現在還是一個住院醫,沒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
要是可以,哪怕抬擔架,自己也愿意。
看大家的積極性,之前聽到的流言不攻自破,說什么高壓之下,大家精神幾近崩潰,這像崩潰的樣子嗎老包那認真的樣子,像個剛下臨床的實習生。
張宗順教授背著手,在走廊里,一個房間一個房間走,這段時間綜合骨科的門診停掉了,他也沒事。
作為醫院培訓組的顧問,閑職,也沒什么事,都是年輕人在操作,他湊湊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