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有一個專門的網站、a和公眾號,術前上傳完整的病例資料,術后要每日更新上傳病程記錄。
手術全部為擇期手術,采用直播形式,直播后直接在網站加密存檔,無法進行修改或剪輯,如果發現弄虛作假,參賽醫院連續兩屆不能報名參加金刀獎。
有些手術可以由一助做,區域賽的手術可以全部由一助做,全國賽的手術主刀數量必須過半,決賽手術必須全部由主刀做。
楊平的團隊,宋子墨是一助,其它有小五,梁靜,小蘇,周燦。
徐志良是后來的,報名時他還在急診科,自然沒有加入團隊,不過他可以作為無名替補參加,主刀或一助以外的人員因特殊原因不能上臺,他可以作為無名替補頂替。
四年一屆的金刀獎,目的是為了激勵年輕醫生對技術追求精益求精,所以金刀獎是年輕人的舞臺,對參賽的成員要求四十五周歲以下。
這次華南區的區域賽,實力最強的自然是南都附一、附二、省人民醫院,香港瑪麗醫院、威爾士親王醫院也報名參賽,這樣,華南區的角逐顯得極為激烈。
三博醫院,綜合骨科手術室。
這是一臺青少年脊柱側彎矯形手術,張教授的病人,病人從澳大利亞趕過來的,張教授坐在手術室的角落里。
“開始吧”
韓主任身形筆直,例行術前核對之后,接過手術刀,刀背在病人的背上劃出一道皮膚痕跡。
病人呈俯臥位,趴在脊柱俯臥架上,沿著皮膚印跡,刀在后背正中,拉出一條長長的縱行切口。
為了照顧楊平的身高,韓主任特意踩著一個腳踏。
不愧是魔六當年老主任指定的接班人,韓主任的動作穩準輕快,手術節奏感極強,切開皮膚,電刀開始抓在手里,精準地止血,一層一層地深入。
“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節拍,手術也不例外,你要抓住它的節拍,快有快的節拍,慢有慢的節拍,失去了節拍,就容易陷入混亂。”在更換手術器械的空隙,韓主任對楊平說。
在具體的手術技術上,已經沒有多少東西教他,韓主任覺得,應該把自己一些心悟經驗傳授給他。
小孩的整個脊柱,術前已經用3d打印機打印出一比一的模型,依據3d打印模型,還設計了椎弓根釘的定位導向器,這樣,整個手術做起來顯得十分輕松。
幾塊紗布上,星星點點的血,韓主任已經從棘突往兩邊,貼著骨面進行剝離,暴露部分椎板等椎骨附件結構。
利用導向器,在擬入釘的位置開口開路,探針探索骨道的四壁,確認沒有問題,導針一枚一枚地送入開好的骨道,經過椎弓根直入椎體,當最后一枚導針植入后,開始c形臂x光機透視。
彎曲變形的脊柱上,導針的位置非常好,每一枚都在標準的位置上,最佳的入點,最佳的方向,最佳的長度。
脊柱側彎是三維空間的側彎,矯形也是三維空間的矯形,3d打印技術此時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術前進行一次手術模擬,無論是進釘還是截骨矯形,都可以提前掌握數據。
韓主任的手術真是漂亮,大氣厚實,再大的手術,他做出來顯得簡單輕松。
器械在他手上,顯得充滿力量,但是接觸操作的目標時,又是那樣恰當好處,不輕不重。
導針的位置滿意,剩下便是擴孔,擰入椎弓根螺釘,因為術前已經有3d模型,每一枚螺釘的長度和直徑都已經確定,現在不需要測量,直接置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