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主任從分開的人群中間進來,回頭跟正勸離大家的護士說“讓大家別圍著,小莫,關上門。”
研究生小莫,立刻將示教室的門關上,將那些好奇的目光擋在門外。
老韓也不由得一驚,碰到過折刀畸形的,這種麻花球一樣的,從來沒見過。
“這是盧鋼,男,二十二歲,發現脊柱畸形十四年,嚴重程度不用我說了,他走了很多醫院,帝都魔都,全國哪里都去了,人家都說不行,過來找我,我也沒見過這么嚴重的,小伙子剛大學畢業,還想娶老婆過日子,大家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治究竟怎么治”
這種情況,居然還讀了大學,而且大學畢業了這十幾年怎么過來的,楊平不由得敬佩這個病人。
“平時生活能自理嗎”雖然知道這種情況不能自理,韓主任還是要問問。
“這是盧鋼的母親,這是我們科的韓教授、楊醫生。”張教授介紹,讓大家坐下聊。
盧鋼的母親,五十多歲,皮膚黝黑,但是眉宇之間露出一絲倔強,這應該就是“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吧。
她說“他可以走,吃飯只能在地上吃,我盛好飯,將碗放到地上,他可以自己吃,大小便都可以自己自理,但要特殊的便椅。”
“小鋼,你走給醫生看看”
母親將盧鋼從輪椅抱下來,盧鋼表演用雙手雙腳,四肢著地支撐身體行走,像螃蟹一樣,走起來不錯,但是因為扭曲畸形,四個肢體不平衡,走起來,一高一低,比較慢。
“走路像螃蟹,不太好看;吃飯只能在地上吃,以前家里養貓養狗,它們經常跟我搶吃,后來不養貓也不養狗,吃飯沒困難;大小便,家里廁所和便椅是特制的,方便很多,出去上洗手間很困難,不過我很少出去。”盧鋼自嘲地說。
他的臉貼著臀部,因為脊柱在折疊的同時,還有螺旋扭曲,所以能夠側出一點臉,這一點側臉正好方便他吃飯,不過應該吃飯十分困難。
“可以了,休息一會,從八歲開始就這樣”韓主任打手勢讓他停下來。
“八歲身體就開始就彎曲,剛開始沒這么嚴重,幾年時間就變這樣,成了麻花團子。”
這些年,這小伙子怎么過來的,看來他自嘲的語氣,似乎還很樂觀。
盧媽媽掏出手帕擦眼淚“他就算這樣,讀書還很努力,高考的時候,是全省第一名,剛剛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不久。”
“我學計算機編程的,醫生,麻煩幫幫忙,我還想娶老婆生兒子,讓我媽抱孫子呢。”盧鋼自信地說。
惹得大家都笑起來,小伙子很開朗,一點也沒有愁苦的樣子。
盧媽媽是單親母親,盧鋼的父親在他六歲時去世了,母親為了盧鋼,一直沒有改嫁,靠推著三輪車賣包子掙錢,將他拉扯大,還送上大學。
“小莫,把他片子調出來。”張教授叫小莫。
小莫已經打開電腦,把盧鋼的ct掃描和三維重建調出來。
整個人比蜷縮在子宮的胎兒還緊湊,尤其脊柱完全對折超過一百八十度,然后在立體空間又呈現螺旋形畸形,頸椎胸椎腰椎骶尾椎全是嚴重畸形狀態,更可怕的是上頸椎也是畸形狀態,雙側髖關節膝關節也僵硬,髖關節處于脫位狀態,一塌糊涂,全身唯有雙上肢還算正常。
要將這個人打開、理順、拉平、矯正,做一個可以直立的人,太難
尤其脊柱的矯形風險極高,一旦出問題,不是死亡就是癱瘓。
要是做手術,氣管插管很難插進去,所以麻醉都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他全國跑遍了,該去的都去了,都不行,過來找我碰碰運氣,能做不”張教授指著屏幕上的ct三維重建,問韓主任。
其他醫院的專家建議也沒有錯,不做手術,還可以用這種狀態活下去,如果手術失敗,可能失去生命,或者癱瘓。
“醫生,就算再大的風險,我也愿意去爭取”盧鋼斬釘截鐵。
他的母親在情真意切地說“我現在五十多了,總有走的一天,等我走了,誰來照顧他,所以我想趁現在還年輕,讓他把手術做了,能夠像正常人一樣過日子,我就心滿意足,這輩子就沒有牽掛了。”
聽著母親這番話,盧鋼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