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期間,高主任還是經常往綜合骨科跑,除了觀摩手術,旁聽病例討論,還貼心地詢問這邊需要什么幫助。
他的關心并非停留口頭,而是落實在行動,老高抽調幾個年輕精干醫生支援綜合骨科,幫助打雜寫病歷。
得知關節鏡手術是全國賽第一季的重頭戲,老高提前很久就發動科里出門診的醫生,往綜合骨科輸送合適的病例。
這樣比賽的時候,綜合骨科有大量病例可以挑選。
盧鋼的手術計劃確定后,楊平開始完善細節。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手術是一個注重細節的工作。
一個失敗的細節,可以摧毀整個手術的努力。
楊平是一個理性的人,他擁有一腔熱血,可從不靠熱血去實現目標,而是用科學方法去實現目標。
他依據盧鋼的客觀病情,一點一點都解決細節問題,幫助盧鋼爭取最大的手術效果,同時讓手術盡量安全。
即使擁有系統,楊平面對每一臺手術,也不敢有半點大意和絲毫放松。
依然保持一種如履薄冰、懸崖行馬的態度。
盧鋼的手術需要全麻,全麻就必須進行氣管插管。
所以第一關,氣管插管是一個難題。
第一次手術的插管,必須在盧鋼保持清醒的狀態下完成插管。
盧鋼的頸椎嚴重反弓并旋轉畸形,導致導管進入氣道極為困難。
雖然可以用纖支鏡做引導,但也存在無法插管的可能。
一旦無法插管,將無法施行麻醉,沒有麻醉,后面的手術無從開展。
所以,楊平不僅要解決手術的問題,還要幫助梁胖子解決麻醉的問題。
必要的時候,他自己親自出手,完成氣管插管。
哪怕插管只維持幾分鐘,只要插進去,對咽喉和氣管內壁造成壓迫也無關緊要。
快速完成雙側膝關節和髖關節的截骨松解,讓盧鋼的頭部與軀干的距離拉大。
這樣盧鋼才能做第二步,頸椎的矯形。
完成頸椎矯形,獲得正常曲度,將盧鋼的頭抬起來,他才有可能做到合適的俯臥位。
第三步要在俯臥位下完成胸腰椎的矯形。
最后第四步,進行雙側髖關節和膝關節的人工關節置換。
盧鋼的雙側髖關節和膝關節,因為長期攣縮在屈曲位,現在已經形成雙重關節僵硬關節外的軟組織攣縮,關節內已經形成骨性融合。
唯有人工關節置換才能讓他獲得正常的髖關節和膝關節,恢復正常的行走能力。
每一個細節,楊平反復琢磨完善,盡量做到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