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仁濤和曾冉坐在旁邊拉鉤,溫仁濤還負責吸引,不過手里的吸引器沒有發揮作用,手術到目前為止,還幾乎看不到血。
腦組織里面血管叢生,相互交錯,激光刀尖能夠在血管的間隙操作,即使必須損傷的細小血管,也被提前電凝。
雙擊電凝能夠精確地夾持血管的末端,用最小的能量實施電凝止血。
在神經核團和間隙的分離非常快,很快,逼近迷走神經背核的附近,腫瘤的一只根,幾乎包繞著它,形成緊密的粘連。
楊平停下來,輕輕放下手里的器械,稍作休息。
下一步,分離神經核團與腫瘤的粘連,這種粘連十分緊密,幾乎不分這是手術成功率如此低的解剖基礎。
楊平重新拿起器械,將兩把器械在手里調整,重新尋找最好的手感。
哪是腫瘤血管,哪是正常血管,哪是腫瘤組織,哪是正常組織,它們的安全間隙在哪,腫瘤的真正邊界在哪。
依靠大腦中的圖畫,進行精確的引導,圖畫化為大腦的指令,指令傳導到手,手控制激光刀頭。
纖細的激光刀頭比起普通手術刀,在復雜狹小的的解剖空間更加游刃有余。
張教授沒有去觀摩會議室,而是在手術室門口,來回度步,韓建功和洪志剛兩人守在手術室門口,大家都沒有說話。
其它科室的手術也陸陸續續開臺,有些醫生特意過來,朝這邊看一眼,知道里面正在做馮教授的手術。
激光刀01毫米的焦點,與組織無機械碰撞,使用起來十分輕快。
器械有01毫米的精度,但是在醫生手里,全程發揮到最大精度,非常困難,這要求手十分穩定,不能受到任何干擾。
因為人的手看起沒有抖動,實際上會存在抖動。
這是為什么超遠長焦拍照時,畫面抖動的緣故。
01毫米的手術刀按照人的意志走出的軌跡,一定會出現偏差,就算一條簡單的直線,用放大鏡去看,也沒辦法一直維持01毫米的精度。
“腫瘤的分離十分精準,他們的顯微鏡難道有某種特殊功能,可以對腫瘤加以區別,還可以導航”約翰內森無法相信,這是在沒有熒光顯象和導航輔助下做手術。
格里芬搖搖頭“如果世界上有這種設備,不應該我們不知道。”
手術進入對神經核團的附近,從解剖知識,約翰內森做出了判斷,刀尖上的芭蕾正式開始。
從影像圖片判斷,這將是一場生與死的精細操作。
在肉眼下,分辨腫瘤與神經核團,幾乎不可能。
可是那把手術刀卻做到了,開始在腫瘤與神經核團之間分離,即使01毫米的精度,微弱熱損傷也會造成干擾。
如果換成機械手術刀,干擾和損傷會更大。
“這是在刀尖上翻騰”格里芬收緊心臟。
“看過極盜者嗎”約翰內森的心臟開始沖擊胸壁。
“看過”
“強尼猶他在天使瀑布徒手攀巖那段,他的伙伴失手墜落,粉身碎骨。”
“楊博士不能有失誤,一次也不行。”
“可是,即使他一次失誤都不發生,也會有幾次墜落,一旦墜落,他在墜落中要重新抓住一塊石頭,繼續攀登。”
幾次墜落,便是術中會出現的幾次心跳驟停。
“我現在準備進入第一個死亡區分離,馬教授,麻煩您關注心電監護和誘發電位監護,隨時向我匯報,一旦出現室顫波,無菌單覆蓋術區,軀干無菌單掀至雙肩,撤除背部心電監護電極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電除顫,記住,我們只有五秒鐘時間,大家聽明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