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匆匆趕到楊平的辦公室。
楊平正在看桂林實驗室的日報,實驗進展順利,一個脊柱側彎程度較輕的猴子,已經矯正到正常,進入維持階段。
日報里,還附有照片,那些博士們圍著這只猴子,做出勝利的手勢。
楊平放下照片,立刻跟趙主任打招呼。
“楊博士”
趙主任的稱呼早就從小楊變成楊博士。
“你看,日本請你開刀的邀請函,要麻煩你簽字確認。”
趙主任親自將邀請函遞上。
楊平趕忙邀請趙主任坐“這種事情,打個電話,我跑去醫務處就行,還勞趙主任大駕”
趙主任正色道“必須的你小子真是給醫院爭氣,能被這種國際頂尖醫院請去飛刀,恐怕,全國都稀罕吧。”
“朋友的弟弟,在日本那邊發病,沒辦法轉運回來,所以邀請我過去,幫忙做手術而已,沒什么的。”楊平看完會診單,簽下自己的名字。
“需要醫務處做哪些工作,隨時說。”趙主任收起邀請函。
“也沒什么事,這不要過去開會嘛,順便把手術做了。”楊平很輕松。
“你們整個團隊外出,科室工作都安排好了一定要注意醫療安全,這次給你們科增加的人手,我可是精挑細選。”趙主任三句話不離本行。
醫療安全,是醫務處主任最高頻的詞匯。
“都已安排好,韓主任親自坐陣。”楊平招呼趙主任喝茶。
如果只是去開會,根本無需興師動眾,楊平一個人去就可以。
但是開會期間還要做手術,這臺手術難度太高,要保證成功率,只能將團隊帶過去。
這倒不是楊平講排場,而是醫生外出飛刀的慣例。一些高難度高風險的復雜手術,比如心臟移植、冠脈搭橋之類的手術,主刀醫生外出飛刀,一般會帶著整個團隊助手、護士、麻醉醫師、灌注師等等。
因為這些手術,涉及很多環節,無論哪個環節出問題,后果不堪設想。手術成員不是經常一起協作,很難保證手術成功。
這類醫生,如果被其他醫院挖走,往往不是挖一個人,而是挖走整個團隊。
科室目前增加一名麻醉醫生,兩名護士。
新增的麻醉醫師,姓王,身材高瘦,南都醫大的博士,進入三博醫院工作才三年,男,三十多歲,主治醫師,一個四平八穩的人。
王醫生總是面帶微笑,寡言少語,做事認真細致。
因為認真穩重這個優點,韓主任才看上他,三番五次找趙主任要人。
手術室護士,韓主任也幫要了兩個過來。
原來的班子,人手剛好湊齊一臺手術,沒有任何多余的人。
每個基礎崗位總要有替手的,不能遇上人手緊缺,總是靠臨時調人補充。這樣容易打亂工作計劃,不便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