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的空調開了暖氣,一進去,楊平整個人暖和了許多。
東京沒有管道暖氣,冬季御寒就是靠各家的空調暖氣,有些還使用石油爐、被爐。
第一次來日本,在楊平感覺,這里的氣質偏向拘謹、小家子氣。
這家飯店的主人,是廚師世家,自江戶末代開始,廚藝世代相傳,不斷改進,一直傳到現在。
招牌菜,鯛魚刺身,是東京一絕,很多政商界人士都會私下來這里品嘗。
所以,這個其貌不揚的鄉下飯店,客人沒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無法得到預約。
廳屋內,兩位大約三十出頭相貌秀麗的和服女人,招呼大家入座,這大概是服務員吧。
聽說楊平是最優秀的外科醫生,高橋的老師,老板欣然答應預約。
在日本,老師和醫生最受人尊敬。
“楊博士不遠萬里從中國趕來治病救人,有圣人之功。”
老板娘說話十分得體。
楊平在系統空間長時間的學習,日語也不差,完全可以聽懂,只是他更喜歡用漢語。
高橋沒有見過楊平說日語,以為他不懂,翻譯給楊平聽。
“圣人就過獎了,我們做好本分的工作而已。”楊平謙虛地說。
接著,老板娘又了說了很長一段,高橋翻譯給大家聽“招牌上的吉湖居,都是漢字,祖先在江戶末年,輾轉多地,學習廚藝,曾經去過中國江浙一帶,拜了一位中國師父學習廚藝,學成返回日本,便在東京開了吉湖居,傳至如今,飯店的地址也變更多次,但這塊招牌從未變過。”
服務員踩著小碎步,動作輕巧麻利,將各種點心鋪在桌子上。
屋外開始稀稀疏疏地下起小雪,燈籠散發出微黃的光芒,景色顯得精致迷人。
“神戶牛排,用木炭燒烤,燒烤過程中只放了鹽和胡椒,蕉這調味醬吃,味道更好,調味醬是夏目家秘制的。”
“鯛魚刺身”
“”
服務員將菜逐一端上來,每一道菜猶如藝術品。
當所有的菜端出來后,廚師走出來,雪白的廚師服干凈整潔,他帶著羞澀的笑容,向大家鞠躬“歡迎楊博士,廚藝不精,多多包涵”
中文有點生硬,但是能夠聽明白意思。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夏目先生,從小跟隨父母學習廚藝,現在六十歲,鉆研廚藝五十余年,人們叫他味蕾魔術師。”高橋介紹說。
“過獎了,我敬大家一杯。”
老板娘適時遞來一杯茶,夏目先生舉杯。
敬完茶,夏目先生低頭鞠躬,退出餐廳“不打擾你們用餐,慢用。”
一門手藝傳承一百多年,頭自己鉆研五十年。
這份對職業的追求,令楊平肅然起敬。
任何職業,只要體會其中的樂趣,孜孜不倦地追求,就能實現自我價值。
這或許就是工匠精神吧。
其實中國人的工匠精神不比日本差,甚至是日本的老師,不過這個浮躁的年代,大家已經失去了自我。
什么東西都想走捷徑,都想通過造假來達到目的。
浮華褪去,最后一定會重新找到本真。
看看各行各業那些百年品牌,同仁堂,云南白藥、茅臺酒、全聚德等等,不照樣傳承下來。
這些品牌當年凝聚了先輩的智慧與心血,每一樣都是最求完美的精品。
中國古代的陶瓷,說白了就是玩泥巴,把泥巴玩出一個前所未有高度,賺取白花花的銀子,歐洲花了四百年時間,才仿制成功。
更不要說都江堰、趙州橋、長城、大運河這些古代工程。
一邊用餐,一遍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