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藤原谷生的手術做準備,宋子墨帶著團隊一直呆在特護病房。
精通英語、日語的宋子墨,在溝通方面毫無壓力。
而且宋公子當年在東大醫院有過短期進修,對這里也算熟悉。
只是日本人比較奇葩,病例歷中經常會夾雜一些德語。
好在這位合格的助手,連德語都熟悉,不服不行。
跟在身后的日本醫生,看著宋子墨遇上德文單詞時,剛想去幫忙翻譯,可是人家壓根不用幫忙,念出的德文單詞腔圓音正,讓日本人瞬間汗顏。
牛人的助手,也是牛人。
有這么一位能力強悍的助手,楊平輕松許多,不用操心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定期在手機上瀏覽發來的匯報資料,然后將指示再用手機發過去。
楊平呆在酒店里,閉門研究藤原谷生的病情。
黃佳才、老程、高橋,三個人一直陪著。
老程端茶倒水削蘋果,到了吃水果的時間,蘋果已經送到楊平的手里。
高橋幫助查找病歷資料,楊平要看什么,專用的屏幕上就調出什么,楊平要將圖片放大就放大,要旋轉就旋轉。
病歷資料,幾乎可以背下來,影像圖片,來來回回研究不知道多少遍。
黃佳才負責統籌調度,還負責與寧家的人保持聯絡,比如,他們的回程,寧琪已經安排好專機,隨時可以登機。
大量補充凝血因子后,凝血功能暫時獲得穩定,但是立刻又呈現下降趨勢。
很明顯,凝血因子在體內存活的時間變短,消耗加快。
而且凝血因子不能無限制的補充,一旦過量,也會帶來惡劣的后果。
最新的ct、ri
i圖片,雪花一樣一張一張地傳過來,讓人應接不暇。
“休息一下吧”
老程有點不忍心,這可是高強度的腦力勞動。
高橋也提議“還是休息一下吧。”
休息就休息吧
下午的會議肯定不去參加,就在酒店休息,等到晚上八點手術吧。
楊平脫下鞋子,蜷縮在沙發上,稍作休息。
老程從房間里摟出厚厚的被子蓋在楊平身上,高橋指指房間控制屏幕顯示的溫度“暖氣都打到30度,蓋這么厚。”
老程又換上薄的被子。
楊博士休息的時候,大家不要打擾他,要保持安靜,老程很熟悉楊平的生活習性。
于是三個人坐在酒店套間的客廳里,守著楊平,面面相覷,又不說話,氣氛有點尷尬。
凝血功能障礙,恐怖的出血,成為手術最大的障礙。
止血止血完美的止血系統空間的手術室。
熟悉的手術臺,熟悉機械臂助手,臺上躺著復制出來的藤原谷生的實驗體。
系統的復制出的病例,是復制瞬間狀態的真實病例。
也就是現在躺在手術臺上的實驗室,與剛剛復制那一刻的藤原谷生,一模一樣。
凝血時間被延長,即使針刺一樣的小孔,出血也會持續五分鐘以上。
就像平時手術一樣消毒鋪單,然后楊平開始手術。
切開皮,打開椎管與顱底,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手術刀切開上頸髓與延髓,剖面立刻到處冒血,楊平手里的雙極電凝以極快的速度,精準地將剖面點一遍。
出血點全部被消滅,這種止血
點到為止,雙極電凝接觸出血點的位置要準確,不能有誤差,而且持續的時間不能太久,否則會給周圍組織帶來灼傷。
這太難了,即使能夠快速止血,也無法避免因為手法的輕重控制,造成延髓組織的灼傷。
本身雙擊電凝止血的原理就是將出血血管末端收縮碳化,進而比賽,稍微控制不好,就可能造成周圍組織的灼燒活碳化。
如此多的出血點,每個出血點增加灼傷,所有的出血點加起來,給延髓造成的損傷就是致命的。
這他媽哪是人做的手術。
就算超級電腦控制激光進行點焊,也沒辦法做到如此精確細膩。
楊平沉住氣,穩住雙手,把手術勉強做完。
止血還算滿意,但是遠遠沒有達到成功的要求。
實驗體因為術后少量的滲血,宣布死亡。
楊平并不灰心,繼續手術。
連續做了五臺,病人不是在術中死亡,就是在術后死亡,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
要知道,人不可踏進兩條一樣的河流。
同樣,每一次的實驗體一定存在差異,即使差異很少,楊平每一次切開,組織的剖面不可能保證一模一樣。
這樣就無法保證每一個剖面的出血點一模一樣。
只要存在不一樣的新的未知的出血點,止血手法就不可能做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