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討論的病例在大屏幕上放電影一般大致過一遍,讓大家心里有數。
然后再按照順序,一個一個病例詳細討論。
前排的專家組成員都是一些老頑固,以治學嚴謹而聞名,讓后面的年輕醫師有強大的壓力感。
全院每周例行討論就是他們提出的,對于一些疑難病例,拿出來討論,原則上所有科室都派人參加,相關性強的科室參與發言,無相關的科室聽聽別人發言,也可以開開眼界。
這種討論,相對來說,內科醫生比外科醫生更加喜歡。
外科醫生水平高低,主要在手術上一較高下,對著動嘴的場面不太有興趣。
但是內科醫生不同,內科醫生更喜歡對疑難雜癥進行抽絲剝繭般地推理,越是難度大,越是顯示水平。
外科醫生看看片子,一句話開刀
內科醫生面對疾病,旁征博引,從基礎到臨床,從教科書到前沿論文,說得頭頭是道。
內科外科本是一體兩端,可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有點互相鄙視。
內科醫生覺得外科醫生成天就知道開刀,連個心電圖也不會看。
外科醫生覺得內科醫生什么病都治不好,不像外科醫生干脆利落手起刀落。
所以,這種內科外科混在一起的病例討論很有意思。
特別遇上內外科交叉的區域,比如一些腫瘤。
外科醫生那么多廢話,切就是,切除腫瘤,來個淋巴結大清掃,不切怎么會好。
內科醫生就知道切切切全身器官都給你切掉不著急,我們慢慢來治,化療,放射,看對哪個敏感,先上一波,再來個靶向治療,最后什么生物治療、免疫治療來輔助輔助。
專家們組織這種混合討論,就是避免大家思維陷入定勢,內外科相互溝通,很多疑難雜癥就顯得思路開闊。
耳鼻喉患者,64歲,女性,左側鼻竇異物存留,診斷明確,至于固定義齒的螺釘怎么“偷渡”過去,暫時不關心,處理方桉找神經外科合作,開刀將螺釘取出來。
泌尿外科的病人,男性,36歲,yjg持續勃起,一周前發熱后就如此,各種藥物無效,靠椎管麻醉才能消除勃起,麻醉藥一過,又有勃起趨勢,為了避免引起海綿體壞死,泌尿外科請麻醉科裝一個椎管麻醉的泵,持續進行麻醉。
這個病例,泌尿外科純粹是來找存在感,他們自己已經獲得診斷,放到這里討論,不過是跟大家分享他們診斷治療的過程。
外科疑難雜癥相對內科少很多,所以拿出這樣的病例,來抬外科的排面。
“查主任,說說你們的意見。”
泌尿外科的魯主任點名叫腎內科的查主任。
雖然同是搞下水道的專家,但是男性功能這一塊,還是泌尿外科擅長。
腎內科主要光腎臟疾病的內科治療,比如尿毒癥之類的。
以己之長擊彼之短,這是內外科都喜歡用的套路。
查主任沉吟片刻“最近有沒有吃什么藥物”
“沒有”
“查過雄性激素沒”
“正常”
“血象怎么樣,考慮鐮刀性細胞疾病沒有”
“這方面查過,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