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不免有點尷尬,只好跟宋子墨說“宋公子,以后你們有什么特殊病人,要親自下來,跟我說一聲,我隨叫隨到。”
這可不是客氣話,老杜真的準備隨叫隨到。
老杜分析段光頭的逆襲故事,從中悟出很多東西。
飛利浦30光速磁共振檢查速度就是快,不同部位的檢查,比普通磁共振掃描速度,加快幾倍到二十幾倍不等。
慢慢地掃描完成,病人移出,老杜關停機器,檢查室門打開,奧醫生和羅醫生很自覺地沖進去搬病人。
連老外都這么賣力,我杜海斌還有什么理由做咸魚,老杜立刻跟上去幫忙搬運病人。
楊平仔細閱看磁共振圖片,跟自己的初步判斷一樣,雙膝外側髁軟骨還好,內側髁光禿禿的,前后交叉韌帶沒問題,外側半月板還好,內側半月板退變性撕裂,但是能保住外周幾個毫米,滑膜炎表現也很輕。
雙側踝關節脛骨遠端和距骨軟骨有磨損,
但是周圍很大區域軟骨質量很好。
聰明的宋子墨腦子里的輪廓若隱若現,他一直在琢磨這個病人的方案,甚至昨天做夢都在琢磨,早上腦袋發燙。
楊平對病人雙膝雙踝的軟骨如此重視,親自下來重新做磁共振,而且運用一些新方法對軟骨進行定量評價。
還有,他對病人的下肢力線也十分重視。
如果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前關注下肢力線是常規準備,但是這么重視關節軟骨,顯然多余,人工膝關節置換,關節軟骨全部要截掉,術前關注沒任何意義。
“你是想對外側腓骨進行截骨嗎利用張英澤院士的不均勻沉降理論,對腓骨進行截骨讓脛骨平臺進行均勻沉降,將內側的受力點點外移”宋子墨終于悟出楊平的意圖,他想做保膝手術。
張英澤院士的理論認為,老年人的骨質疏松引發的人體骨骼不均勻或差異沉降在退行性膝關節病變發生和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脛骨平臺是膝關節主要構成部分,脛骨內外側平臺的差異性沉降往往會造成內側沉降過快,受力增加,內側軟骨受壓超過其承載的極限,于是受壓變薄、退變,如果長期受壓,關節軟骨研磨退變加重,從而導致膝關節骨關節炎。
猶如汽車,如果內側載重總是高于外側,自然內側輪胎磨損加快。
差異性沉降,也稱不均勻沉降,是物體受到重力影響而發生的一種力學現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例如,地基如果出現塌陷,房屋像一側傾倒,這就是不均勻沉降現象。
人體骨骼由于受到重力影響,也會出現不均勻沉降,當人體骨骼出現骨質疏松,疏松的部分就可能會在體重壓力之下出現微骨折,當這些微骨折日積月累,就會造成骨骼塌陷下沉,關節變形等病變。
這種現象在脊柱、脛骨近端這些受力最集中的骨骼最為顯著和典型。
脛骨平臺內側承受人體負重的三分之二,外側平臺承重三分之一,而且外側平臺因為有幾乎不發生骨質疏松的腓骨支做撐。
相當于膝關節外側有柱子做支撐,內側沒有柱子做支撐。
因此,當內側平臺骨質疏松并發生不均勻沉降,高度下降,低于外側平臺,壓力分布變得不均衡,內側得軟骨就磨損加快,引發骨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