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項技術不過是我們的小作品,核心團隊就我們三個”
楊平慢悠悠地說。
唐順現在心里掀起巨浪。
脊柱外固定架,這種世界級的技術,核心成員居然只有三個
只有楊平、宋子墨和徐志良
唐順相信這話,因為像楊平這種人,不需要吹牛,更不需對自己吹牛。
唐順一直崇拜馬斯克,看過他的自傳硅谷鋼鐵俠,對馬斯克的火箭團隊記憶猶新,幾十個穿著拖鞋的散漫家伙,居然開發出先進的火箭。
現在看到楊平,內心不由自主地想起馬斯克,然后產生一種崇拜之情。
“我可以參觀一下你們的實驗室嗎”唐順有點心動。
“當然可以,我們的實驗室就在樓上,很方便。”楊平知道他已經心動。
眾人坐著電梯來到實驗室,干細胞實驗室占據整整一層樓,有的研究生正在實驗室忙碌,有的在另一
間娛樂室打乒乓球,還有的正在喝咖啡看雜志。
實驗室的成員衣著也十分隨便,很多穿著t恤短褲,顯得十分輕松。
這種場景,讓唐順再次產生非常熟悉的感覺,那就是一張照片背后是一枚組裝的火箭,十幾個人輕松自如,穿著t恤牛仔褲拖鞋的合影。
這支擁有硅谷互聯網精神的火箭團隊,勇于探索,不斷試錯,不怕失敗,最終完成新型火箭的研發。
“這里有娛樂室,任何時候你可以在這里聽歌、健身、喝茶或者喝咖啡,沒人監督你,更不會有人要求你必須去工作,你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工作”楊平介紹以后的工作方式。
唐順點點頭,他就是喜歡這種輕松寬容的工作氛圍,東京大學實驗室的苦行憎般的氛圍他很不喜歡。
“設備方面,我們缺一臺冷凍電鏡,需要借用南都醫大的設備,不過我們計劃買一臺冷凍電鏡,這樣可以節約實驗時間。”
隊伍在走廊里移動,楊平介紹實驗室的設備。
缺少專用的冷凍電鏡很正常,即使在東京大學,冷凍電鏡也不是某個課題團隊私有,而是公用,大家輪流使用。
“如果走3d打印的路線,不知道楊教授從哪里開始”
唐順已經心潮彭拜,這里很對自己的胃口。
“兩條路線其實難度都很大,3d打印的路線更容易掌控,比如干細胞培育肌肉,培育的方式不一定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精細結構,比如指定的部位需要一條較粗的動脈來與受區連接。而3d打印容易實現這種定制,但是3d打印必須對目標器官的解剖研究深入到非常精細的地步,要完成真正的3d打印,收集的解剖數據是海量的,估計要借助超算才能完成這種級別的計算與打印,一塊肌肉的神經、動靜脈和淋巴管結構,總長度繞地球一圈沒問題。缺乏精細解剖數據,這也是現在3d打印無法完成簡單軟骨打印的原因,無法復制精細解剖,就像一架飛機,只是做出模型,而內部的發動機等無法復制,當然不能飛上天。”
“3d打印路線,在生物學階段比培育技術要簡單很多,他只需培育出大量的各種活細胞,然后用這些活細胞為原材料完成打印器官,無需去破解器官形成過程的人體各種調控,而培育路線整個工程更大,自始至終在生物層面來完成器官的構建,對人體基因表達及調控研究投入更大,孰優孰劣,尚不可知,我以前認為培育更好,后來又認為3d打印更好,再后來,兩者不分高下,兩條路線看那條先取得突破。”楊平簡要地將自己的理解說出來。
科研就是這樣,有時候多少路線并進的時候,最先取得突破的自然獲得優勢。
唐順同意楊平的理解。
一個器官的復雜程度超過想象,這就是樹上可以輕松結出一個蘋果,而人類無法復制一個蘋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