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連續三天,楊平每天去icu看覃小衛和李俊三次。
覃小衛和李俊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動態監測肝腎功能良好,說明手術非常成功。
宋子墨和徐志良現在又要拼命地學習器官移植方面的知識,以跟上楊平的步伐。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楊平給了他們一份器官移植的教程,這份a4紙打印出來的教程被宋子墨編入寶典中,宋子墨和徐志良將楊平的手稿吃透,再延伸看看其他的專著和論文,這是他們學習新手術的固定模式。
要不是這種學霸級的人物,還真跟不上楊平的節奏。
智商稍微差點,估計也會拖得很累。
關于脊柱外固定架治療脊柱側彎,宋子墨和徐志良已經開始著手寫論文,準備投稿到sce期刊。
這種技術完全顛覆原來治療脊柱側彎的理念,用全新的安全漸進的方式糾正脊柱畸形,在世界上是革命性的突破。
重量級的論文,就要投重量級的期刊。
難得下午四點半結束科里的手術,宋子墨和徐志良忙著修改論文,宋子默修改一遍之后,休息一會,對徐志良說“作者的排序,教授第一,我排二,你排三,小五李國棟隨后,然后就是協和的幾個博士,這樣沒問題吧”
徐志良完全沒有異議,本來宋子墨的貢獻就比自己大,自然排第二。
sce期刊,自己排第三,徐志良想想都激動,這會讓人睡不著覺的。
“sce從文章投稿到接受處理時間約為138天,其文章接受率僅257,你說我們這篇文章要是成功發表,教授會不會直接破格由副轉正,博士也提前畢業,還弄個博導當當我們的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也穩了吧”徐志良按奈不住興奮。
宋子墨點點頭說“你說的這些應該問題不大,臨床醫生在sature上發文章的難度比基礎醫學更大,所以難得。”
兩人休息一會,又接著修改論文,只有修改到自認為完美才能交到楊平手里。
和小五的手術拉鉤技術專著已經完成初稿,兩人也利用業余時間在修改草稿。
而且,他們沒有滿足于此,還準備設計一些新型拉鉤,他們通過器械商幾乎把市面上所有拉鉤都買來研究,然后將專利庫里關于拉鉤的專利資料全部下載打印,天天琢磨。
身為綜合外科的成員,他們也不能落后于人,也有自己的理想。
除此之外,小五和也在備考,張羅著考博士,沒有博士學歷,在這種醫院,這種科室,會顯得很寒酸,兩人又很強的危機感,無論如何也要把博士考上。
楊平在系統空間做了一會實驗,干細胞分化的誘導物質,他已經篩選得差不多,一共有幾十種蛋白質擺挑選出來,剩下的工作,他要進行反向驗證,用這些蛋白來誘導干細胞分化,看能不能成功誘導成目標細胞。
剛休息不久,院辦打電話請楊平過去開會。
肯定是什么重大事情,不然一般不會叫楊平去,楊平放下手頭的工作,來到行政大樓的會議室。
各科的主任已經到齊,但是還沒有看到夏院長,大家也在議論紛紛,討論會議的主題究竟是什么。
院辦的小姑娘將楊平帶到韓主任身旁的座位,楊平坐下來,和韓主任聊聊天。
韓主任故意賣關子,說今天又重要的事情宣布,他暫時不能說。
這時,夏院長和孫院長等幾個副院長來到會議室,大家安靜下來。
夏院長很利索,坐下來立即開講,聲若洪鐘“各位主任,今天請大家來,有一件大事和大家商量,三博醫院的大事要大家共同做決定,這件事就是,省里面有意將我們并入南都醫科大學,成為他們的附屬醫院,不是掛名的,而是直屬的真正的附屬醫院,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意見沒有”
成為南都醫科大學的直屬醫院,那以后就叫做南都醫科大學附屬三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