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重大嚴肅的課題,十幾個業余的學生像過家家一樣做實驗。
但是唐順也不敢妄做判斷,畢竟自己第一次見到這么寬松自由的實驗團隊。
而且,脊柱外固定架治療脊柱側彎的技術,楊教授就是靠這支業余團隊完成的。
唐順將他們已經做完的工作仔細檢查一遍,好像也沒有什么不對的地方,雖然這些人很隨意,但是該做的工作沒有出錯,也沒有拖延。
提取誘導因子這項工作,他們確實相當輕松地完成了提取,說明他們的方法確實非常獨特先進,這人讓唐順非常好奇,他決定對這次實驗不做干預,看看究竟怎么回事。
如果這么大的實驗,真的靠這十幾個人成功完成,那么說明,實驗的設計和實驗使用的方法非常先進。
這如同一枚尖端火箭,需要幾千人在嚴苛的環境下相互協作才能制造出來,一旦環境不符合要求,或者人員素質出現下降,過程中出現任何細小的誤差,火箭將會無法升空。
而另一枚同樣尖端的火箭,如果十幾個學生可以在普通環境下快速完成制造,然后可以安全地升空。
兩相比較,后者無論火箭的設計還是制造方法一定會遠遠超過前者。
實現同樣的目標,付出越小,容錯率越大,說明方法越好。
和小五將皮膚放進培養器中后,剩下的工作交給李國棟帶領的研究生。
按照實驗的要求,他們每天要記錄皮膚的面積和厚度。
至于測量皮膚的面積,手機上有專門的測量軟件,非常方便。
這些工作也不用自己親自動手,唐順拿出手機,跟1號,2號,3號一眾日本女朋友發發微信,聊聊天,唐順喜歡用微信,這些女朋友為了討好他,自然也跟著用微信。
畢竟這些女朋友都擔心他,好幾個鬧著要來中國工作,還有的干脆鬧著來中國和他結婚生孩子。
和小五忙完,坐下來陪唐順聊聊天。
在日本的時候,唐順是楊平團隊的翻譯,所以他跟楊平的團隊成員已經非常熟悉,所以對和小五也非常熟悉,和小五將唐順當兄弟看。
“唐博士”
唐順轉頭一看,楊平出現在門口,陪同的還有宋子墨和徐志良。
“楊教授”
唐順立刻起身,他十分尊敬楊平,當時在日本的時候,他做了幾天翻譯,親眼看到楊平如何讓日本人崇拜,現在楊平的故事還在東大醫學生之間流傳。
“我過來看看,還習慣這里的工作嗎,條件簡陋一點,慢慢會好起來的,很多實驗設備都會逐步到位,你需要什么,可以自行申請,你有充分的自主權,無需向我請示,我們的基金會有一個名單,只要名單內的科研者可以直接申請資金,我已經將你的名字舉薦進去。”楊平很隨意地和唐順聊天。
基金會的原則很簡單,只要資金用于科研,又沒有超出預算,秒批。
但是每一分錢要在陽光下,要能夠被追蹤,要接受他們的監督,基金會隨時可以調查這些錢的去向。
所以基金會很大方寬松,同時又監督嚴格,一切都公開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