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骨科來說,如果只是單純的創傷性寰枕關節脫位,譚博云會努力一搏。
但是同時合并寰椎粉碎性骨折,他對手術沒有絲毫信心,只能求助于綜合外科。
譚博云雖然高傲,但是非常實誠,在生命面前,從不藏私心,他承認自己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不敢嘗試,希望楊平可以主刀這臺手術。
早上交完班,楊平來到創傷icu看望男孩,這個叫陸江蓓的高三學生,此時正躺在icu的病床上,身上連接著各種管道,依靠呼吸機輔助呼吸。
創傷icu一共二十張床,現在塞得滿滿的,沒有一張空床。
可見三博醫院的創傷急救中心現在多么忙碌,它已經成為南方的行業一哥,與魔都六院的創傷急救中心遙相呼應,成為全國雙雄。
原本只有手術室和急診科才能見到的男護士,在這里可以看到好幾個,而且個個身材魁梧。
創傷icu工作大廳中央是橢圓形工作島,橢圓形大理石臺圍成的圈內,四周幾十臺電腦正在忙碌,抬頭便是一圈高清液晶屏幕,屏幕連接攝像頭,24小時無縫監控每一個病房,每一個病人。
醫生護士戴著無菌帽和口罩,穿著藍色洗手衣,各組醫護都忙碌不停,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是圍繞他們主管的病人。
經過三道門,楊平來到icu,譚博云、急診科的呂醫生、宋子墨、徐志良,幾個年輕的碩士、博士跟在后面。
陸江蓓的主管醫生是一位年輕博士,他崇拜的目光注視著進來的楊平。
“楊教授早”
主管醫生禮貌地打招呼,招呼之后再也沒有多余的的語言,多余的言語只會浪費時間。
年輕的博士從一疊塑料病歷夾里抽出一份,打開,捧在手里,然后領著楊平的隊伍走進病房,邊走邊介紹病情。
步伐很快,語速也很快,但是不影響交流,大家已經習慣這種速度。
“目前診斷創傷性寰枕關節脫位,寰椎粉碎性骨折,寰椎骨囊腫,左側第311肋骨骨折,右側410肋骨骨折,雙側肺挫傷,雙側創傷性濕肺,血氣胸,骨盆粉碎性骨折,硬膜外血腫,血紅蛋白已經穩定在65左右,我們今天繼續輸血,應該可以沖到70以上;雙肺嚴重創傷性濕肺,現在沒辦法脫離呼吸機;只能繼續機器輔助呼吸;左側下肢溫度比右側低兩度,但是現在沒有明顯的缺血壞死的跡象;硬膜下出血量很少,只有12毫升,沒有繼續增加;神志是清醒的,我們昨晚使用了鎮靜劑;四肢肌力仍然維持在1級”
從大廳走到病房的床邊,年輕博士簡單匯報也已經完成,他顯得有點疲倦,但是絲毫不影響他繼續工作,楊平在床邊站定,陸陸續續,其他的醫生護士,朝這邊靠攏。
一連串的診斷讓人頭痛,這是高能量創傷病人的特征,車禍、高處墜落都屬于高能量損傷。
陸江蓓躺在病床上,他似乎覺察到有人過來,睜開了雙眼。
他已經做了氣管切開,置入的管道連接著呼吸機,除此之外,他身上還連接著很多管子胸腔閉式引流管,尿管,幾根輸液管。
骨盆位置的外固定架露在外面,頭頸胸支具嚴密地保護著已經分離的頭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