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主任搖搖頭“已經查實,千真萬確,怎么可能有誤會南都有兩個三博醫院三博醫院有兩個楊平”
夏院長聽后,腦袋一陣眩暈,他扶著辦公桌“讓我坐下緩一緩,怎么沒聽他說呢,一聲不吭的。”
這時,韓主任、孫院長和趙主任也趕到院長辦公室,看到夏院長與周主任怪異的表情,也不知道他們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老韓,老趙,老孫,你們來得正好,自己看看,心臟不好的不宜,自己把握風險。”夏院長指著辦公桌上的一疊打印資料。
“搞什么名堂,神神秘秘的。”
老韓拿起資料,瞄了兩眼表情怪異的兩人,真像是中邪一般。
看完資料,老韓也像中邪一般,站在原地直接石化,然后手哆嗦幾下,旁邊趙主任也看到了資料上究竟是什么。
“老韓,不會吧這不是真的吧。”趙主任顫顫巍巍地問。
韓主任沒有答話。
啪的一聲,趙主任給了自己一耳光“是真的”
韓主任喃喃地說“三個月不到,一共13篇s,這是人做出來的事嗎”
據說s歷史上華人文章最多的記錄是14篇,那是好多年積累的數目。
有些手握幾篇s的超級大牛,有些牛逼的,也是一年一篇的節奏,哪有這樣短時間發13篇,幾篇幾篇一次發,還同時成為三大期刊的封面文章,空前絕后呀。
而且楊平這種文章全是做機理研究的,在生物醫學領域,論出成果,結構研究比機理研究要容易很多,所以結構研究的發文章比機理研究的也要容易很多,這是公認的。
做結構的大牛有時候可以一兩年搞一篇s,但是做機理研究的很多終其一生擠不出一篇s。
楊平現在所有論文都是醫學原理性研究,也就是,放到別人身上,一輩子有一篇,已經算是集才智、勤奮與運氣于一身。
“怎么弄請一對獅子來三博熱鬧幾天”
夏院長擺擺手,摸出一顆藥丸塞進嘴里,含糊地說“算了,人家都不想刺激我們,怕我們老骨頭經受不了,將橫幅和官網的數字改一改吧,讓院辦跟省廳打個電話,把我去省廳的會議推掉,我要緩一緩,現在全身不得勁。”
綜合外科門診現在十分忙碌,以張宗順為首的老專家忙得精疲力竭。
他們是三博醫院最遲鈍的一群人,暫時還沒有接到消息,主要是太忙,沒時間看手機,而且好多人也不關心群里亂七八糟的消息。
像張教授這種手機玩得順溜的,現在正忙得不可開交,手機在口袋里還沒摸過。
心臟外科的老專家曹震山教授原來是阜外醫院的心臟外科教授,被張宗順教授拉到三博醫院,曹教授到南方試著生活幾個月,發現不錯,于是決定留下來發揮余熱。
“老張,這樣下去不行,你看今天我看了差不多一百個號,百分之八十不是什么高難病例,在普通門診可以解決,這樣是浪費醫療資源呀,我們綜合外科定位是高難病例,你看,什么感冒都往這里擠。”曹教授抱怨。
張教授也正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和楊教授正商量這個問題,咱們是不是取消門診掛號,采用轉診制度,以后我們所有門診病人必須由其他醫院同行轉診。”
一頓牢騷之后,曹教授說“不過今天真有個高難病例,14歲的孩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特別嚴重,跑了南都省幾家醫院,都說要上帝都阜外醫院或安貞醫院,家屬是南都省人,聽說我們綜合外科很厲害,跑來碰碰運氣,我還沒有答復病人,告訴他明早給他們答復,不知道楊教授能搞定不”
“從理論上講,完全沒有問題,只要是手術,楊教授就沒有拿不下的,但是我也得問問他本人,或者你直接問問也行,在我們綜合外科微信大群里直接問。”張教授個人覺得沒問題。
曹教授的擔心也不是沒有理由,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要么藥物治療,要么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一般效果不佳,而手術治療需要在心臟停跳、體外循環下進行手術,創傷大、難度高,手術視野局限,經驗缺乏的醫生也難以在切多切少之間達到精準的平衡。
而且這個病例而且非常嚴重,風險太高,曹教授認為,只有阜外和安貞才行,其他醫院根本做不了。
“這些娃娃還亂發什么”張教授盯著手機微信看。
“大神再發神威,一次爆發9篇s現在新聞都是標題黨,弄得駭人聽聞,其實內容什么都沒有。”張教授抱怨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