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專業的醫生一般性子比較急,從事大血管外科的醫生性子尤其急。
心外科的向主任時不時催手下醫生去門口看看,看救護車來沒,曹教授也是不停地看表,從造影圖像上判斷,病人體內的主動脈現在就像一個氣球,血管壁非常菲薄,隨時可能爆裂炸血。
“血管氣球”一旦看爆炸,病人立即當場死亡,沒有第二種可能。
楊平卻顯得非常冷靜,他一直坐在電子屏幕前,甚至閉目養神,仿佛一點也不著急,其實在系統空間魔鬼式的訓練,不僅提高了楊平的醫術,也改變了楊平的性情。
經歷太多,就會習慣,著急與否,對事情的結局沒有任何影響。
“這么長的人工血管應該有準備吧這是當時在附一急診的造影,往下已經到達髂動脈,往上頭臂干和左側頸動脈已經被波及,上下估計還會延伸,人工血管要準備上達頸內外動脈,下達股動脈。”楊平指著電子屏幕,不急不慢地說。
心血管外科的向主任微微點頭“已經準備好,長度足夠。”
楊平這種極度冷靜能夠感染周圍的人,心靜自然涼,一些急躁的醫生慢慢也靜下心來。
“病人一到,直接上手術臺,除了抽血,其他任何檢查不要做,直接上臺開胸開腹,先從根部阻斷主動脈,然后立即建立體外循環,停搏心臟。”楊平開始與大家一起商量手術方案,以做到預先熟悉。
“那怎么了解手術前最新的血管撕裂范圍”向主任疑惑地問道。
血管撕裂是動態的,在轉運的途中肯定可能繼續加重,如果不再做造影,怎么了解最新的血管撕裂范圍
曹教授也存在這樣的疑惑,他也在等待楊平的答案。
“開胸后阻斷主動脈,患者就安全很多,剩下我來探查,沿著上下順著血管撕裂一直探查到正常為止。”楊平語氣理性而自信。
按照常理,要判斷新的血管撕裂范圍,其實介入造影比探查更快,而且更加直觀。
但是,造影需要時間,無論如何,十幾分鐘時間會耽誤,如果在這十幾分鐘內,“血管氣球”爆炸,后面將沒有機會做手術。
如果去掉造影的步驟,直接開胸,先阻斷主動脈,在建立體外循環的同時,立刻探查血管,這樣雖然增加醫生操作負擔,同時也占用主動脈阻斷時間,主動脈阻斷后的時間必須留給人工血管置換。
因為,完成人工血管置換的手術必須在30分鐘內完成。
探查不僅困難,而且消耗時間,留給人工血管置換的時間就不夠30分鐘。
“血管太長,預估超過100厘米,你確認置換血管的時間足夠”
曹教授問道,畢竟他的經驗告訴自己,遠遠不夠。
“時間不用擔心,足夠按我說的去做。”楊平堅定不移的語氣。
如果將系統空間的手術時間加起來,世界上沒有人的手術時間可以超過楊平,所以任何人在楊平眼里,都屬于“經驗不足”。
曹教授不再說話,因為微創心肌旋切術,當時他也認為不太可能,但是楊平不僅做到,而且做得極為熟練,手術效果遠遠超過曹教授的預期。
有過上次手術的經驗,曹教授不再懷疑這個年輕人的話,他的自信是真實的自信,而不是毫無依據。
“我等下給你做助手”向主任主動請纓。
楊平毫不猶豫地拒絕“不行,你的動作太慢,讓宋子墨來做助手,他習慣我的節奏,徐志良二助,張林小五拉鉤,伱你在臺下看看吧。”
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