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走時,在醫生辦公室,兩個學者又開始一場辯論,其他人只能旁觀。
一個手握13片s的大神,一個美國科學院院士,其他人好像很難跟上辯論的節奏。
“我可以引薦你與韋伯教授見面,親自聆聽他對數字人技術研究的見解。”廖博士還在爭取。
如果再不打消他的念頭,恐怕還會繼續聊下去,楊平說“韋伯教授的論文我都看過,我尊重他曾經做出的貢獻,其實他最近十年很多理念明顯已經落伍,即使巔峰時期的成果沒有想象的驚世駭俗。”
好自信的年輕人,廖博士心里真實地喜愛,即使不是受人所托,他也喜歡這個年輕人。
說他狂妄或者驕傲,那是不了解天才的心理,天才哪有不驕傲的。
再聊下去也不會有結果,只會浪費時間。
這樣,廖博士的三博之行草草收場,不過這只是開始而已,后面廖博士還會來。
待廖博士走后,夏院長趁機也要跟楊平拉拉家常,他將孫院長和韓主任都叫過來,一起在楊平的辦公室喝喝茶。
平時時間緊,很難湊到一塊,現在送走參觀團,大家正好有空,可以喝喝茶,聊聊天。
人事處上次提到的組建后勤團的事情,夏院長已經落實,他已經將思思爸爸招進三博醫院,其余的人都是夏院長親自指派的,后勤正在進行崗前培訓,很快可以進入角色。
前不久,因為楊平論文的事情,夏院長被請到省廳匯報工作,領導非常高興,當場指示夏院長,這種人才一定要管好,還給夏院長定下硬性指標每年不低于5篇s。
當然,這事夏院長藏在心里,他回來后只是找韓主任和孫院長商量過,還沒有跟其他任何人說,當然沒有和楊平說。
天才不是管出來的,怎么能夠定下這種硬性指標呢
領導是好心,是有心支持三博醫院,但是領導的方法明顯不對,夏院長不可能當面去駁他,于是在領導面前打了個哈哈。
對于楊平這種天才,夏院長有自己的辦法,那就是“無為而治”。
給他一個自由、寬松、舒適與公平的環境就可以,其它根本不用管,只要他不違法,隨他去折騰。
自從楊平組建綜合外科以來,夏院長沒有對楊平做過一條指示,更不用說什么下達硬性指標。
夏院長心里十分清晰,在臨床與科研方面,自己在楊平面前什么都不是,怎么去指導楊平的工作怎么去評估評審他的工作
所以,無為而治,是最好的辦法,讓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折騰,一切隨便。
現在領導要求每年5篇s,夏院長不可能接受,他還是按自己辦法來,至于領導,以后慢慢解釋,領導也是好心,但是不了解這這天才人物也很正常。
“楊教授,有什么需要隨時跟我們說,一切我們全力支持,技術上的事情我們不懂,所以,我們就是你的勤務兵。”夏院長每次都是這幾句話。
韓主任、孫院長也點頭“以后有空我們就一起喝喝茶,有事就提出來,沒事就閑聊。”
“楊教授,你這13篇文章把我們轟得暈暈乎乎,現在還沒回過神,真的是提高醫院的學術水平,提高了南都省的學術水平,提高了中國醫生的學術水平,以后要發得提前打個招呼,老人家心臟不好,經不起刺激。”夏院長開玩笑說。
楊平擺擺手“以后不發了。”
夏院長、韓主任和孫院長一時愣住,沒聽明白什么意思,難道剛剛玩笑沒看對
楊平緩緩地說“我是這樣打算的,要提高醫院的學術水平,提高南都省的學術水平,提高中國醫生的學術水平,光發s是不行的,我覺得,應該直接辦一個期刊,辦一個世界頂尖期刊,名字我還沒有想好,叫醫學,或者中國醫學,或者中華醫學。”
夏院長和韓主任四目相對,這小子野心這么大,自己要搞期刊,還要搞世界級的
哎,老人家格局太小,還是年輕人格局大。
“我全力支持,需要多少費用,你做個預算出來,辦期刊需要不少人吧,醫院的博士隨便你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