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醫生都撓頭,是呀,怎么實施擴張呢,總不能像擴張皮膚一樣,從心臟里面引出一根管子出來。
想法很荒謬,但是醫學的進步就是將一些看似荒謬的想法實現。
“能不能從血管里引出一根小管子,像透析造瘺一樣,需要時往里面注水,注完又封閉。”
“血管不行,血管里有管子,很快形成血栓,整個血管會堵住,而且左心室已經不參與循環,也不能往血管里面引導。”
宋子墨這時也參與討論“左心室不參與循環,事情就好辦,參考神經外科的腦室引流,直接將左心室的管子固定好,設計一條路子引出來。”
“不能從胸腔出,胸腔是負壓,就算埋在皮下,隧道萬一漏氣,術后或者以后切開皮膚的時候,空氣會隨著沿著管子,經過管子與隧道的縫隙進入胸腔,會形成氣胸。”陳教授也激動起來。
“參考腦室分流,將引流管從左心室引出后,從胸腔經過膈肌裂孔引入腹腔,然后引出腹腔到皮下,埋在肚臍旁邊皮膚皺褶的地方,需要的時候,切開注水,不需要的時候縫合閉住,安全方便。”
討論到這里,王院士發現,這個埋擴張器的方案居然有了一個雛形,怎么埋,管道怎么走,怎么擴張,都有了具體的落實方案。
這個綜合外科不得了,以后會是天才的聚集之地,剛剛宋醫生提出的參考腦室分流,一下子打開了思路。
“左心室擴張后最大的問題是左心室與左心房之間的間隔也就是二尖瓣如何恢復我覺得這是最大的問題”
徐志良的發言。
這家伙居然用這種方式,將結巴放在合理的斷句之間,雖然說得比較慢,但是居然讓大家可以輕松聽明白。
是呀,二尖瓣重新開放是個難點
宋子墨想了想說“不難,瓣膜存在,有縫合的基礎,可以進行二尖瓣置換手術。”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知道我們利用伊里扎洛夫理論進行骨延長的時候,限制骨延長的瓶頸在神經神經的延長有一定限度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失用擴張過程中會不會出現傳導阻滯也就是心臟的傳導束因為牽張而失用。”
討論越來越深入,王院士坐下來認真聽。
“這種可能存在或者不存在,我們可以通過動物實驗積累一些數據,然后在臨床中逐步收集數據,逐步優化,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存在這種可能,那么在失用與正常之間一定有一個臨界值。”
“我覺得這個想法真的很好,可以做個課題來研究,大有前途,不管以后成功還是失敗,至少往新的路子上去探索。”王院士興奮起來,他越來越認可這個提法。
雖然很荒謬,雖然很不切實際,但是很多創新始于大膽而荒謬,很多創新就是在荒謬與不切實際中走過來的。
s兩章,八千多字,算是小爆更吧謝謝大家,鼓勵一下,砸點票票謝謝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