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院長在外科研究所溜達一圈,他有事找楊平。
省廳的老領導托夏院長幫忙,說能不能安排一個進修醫生到你們三博醫院外科研究所進修學習。
夏院長很是為難,這種托關系的事情,楊平最不喜歡。
老領導語重心長地說“這不是我的什么親朋好友,絕對不是私人關系,而是省里邊遠山區鄉鎮醫院的一位外科醫生,邊遠山區條件差,這位醫生大專畢業后一直扎根山區七年,默默奉獻,全心全意為山區人們服務,救治了很多病人,這次他獲得全國人民好醫生的獎章,他有個愿望,就是希望能夠到你們那進修。”
夏院長知道這位醫生李民醫生,他是城市人,也有其它留在城市的機會,但是他自愿去山區支援醫療,真的是值得學習的時代楷模,于是一口答應下來。
回來后,夏院長便要找楊平商量,先是在外科研究所轉了一圈,去保安室看看幾個“保安”,問候一下剛來是否適應工作,叮囑工作上有什么需求隨時跟醫院反應。
然后才敲開楊平的門,楊平正在研究病例。
夏院長將事情前前后后一說,楊平想都沒想“什么時候報到,這位李醫生我親自來帶教”
夏院長心里樂開了花,這回跟老領導可以好好交待。
李醫生是北橋縣的,北橋縣比南橋縣還山區,也是南都省最窮的山區,醫療條件非常差,加之交通不便,周圍村鎮分散,所以外出求醫非常不方便。
北橋縣的官渡鎮,是山區里的山溝,李醫生就是這里鄉鎮醫院的醫生。
經濟條件差,交通又閉塞,這里的鄉鎮醫院根本留不住人,就算當地醫生沒幾年也直接跑,跑到外面去打工掙錢,很少有人能夠安心留下來。
李醫生扎根在這里無怨無悔,一呆就是七年,這七年他走遍了周圍的山村,給村民送醫送藥。在老院長的帶領下,開展一些手術,救治了很多患者。
這個時代需要精神,省廳的領導想讓李醫生去接受最好的進修學習,到哪里去呢,省廳領導問李醫生,隨便他選,不管哪里組織上都愿意派。
李醫生說,想去三博醫院外科研究所進修一年,不知道行不行。
說完李醫生自己的臉通紅,他感到自己要求太過分,三博醫院的外科研究所是什么地方,那都是博士碩士呆的地方,怎么會要他一個專科生。
可是領導說,你的要求我們一定辦好,你回去等消息,我們來安排。
于是才有夏院長找楊平的事情。
此時的北橋縣官渡鎮醫院。
這其實就是一個衛生院,醫生護士才十幾個人,負責整個鎮的醫療和預防工作。
因為是山區,出去也不方便,所以附近的村民都在這里看病。
李民醫生正在主刀闌尾切除手術,因為熟練的助手已經辭職去外面打工,現在的助手是個新手,所以動作很慢。
“小李,手術沒困難吧”
老院長在外面問,老院長也能做點簡單手術,但是年齡大了,身體吃不消。
“沒事呢,闌尾已經切了,現在正做荷包縫合。”
隔著手術室的門,老院長大聲地說著“小李,完事到我辦公室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