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的環境對人的影響也非常大,外科研究所全是學霸級的醫生,李民醫生所以深受感染,立志奮發圖強。
系統解剖、局部解剖、應用解剖,李民已經全部背熟,而且楊平會不定期地抽查他學習的情況,在生活上楊平給予他足夠的關心,在學習上楊平非常嚴格,要求他必須將解剖知識完全掌握,將手機軟件顯示的3d動畫人體要深深刻在腦海里,遇到哪個部位,要能夠清清楚楚地回憶這個部位的解剖結構。
楊平還手把手地教他畫圖,當然教他畫的是醫學解剖簡圖,這樣李民可以快速學會掌握,使用繪圖來進行專業的醫學表達。
總之,楊平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教育方案,盡量以臨床實用為主,一些原理性的東西也是作為應用基礎來講授。
作為大專生,知識儲備肯定比博士碩士不是差一點點,但是這沒有關系,楊平有足夠的耐心,因為教會他,以后他可以帶教很多邊緣山區的醫生,讓他們在邊遠地區發光發熱,提高這些地區的醫療水平。
將解剖理論知識熟悉后,楊平下一步要帶他解剖一具完整的尸體標本,通過解剖尸體獲得解剖實踐知識,這樣與之前的理論知識結合,對解剖的掌握又會提高一個層次。
很少有醫生能夠解剖一具完整的尸體,終其一生也沒有機會解剖一具完整的尸體。
解剖完尸體之后,楊平會帶他去創傷急救中心做手術,如果能夠將全身各部位的創傷手術做幾遍,那么,對真正的活體解剖,他就有了一個基本的框架。
這個時候再跟著楊平學手術,相對會輕松很多,解剖是手術的基石,沒有熟練的解剖,任何高超的外科技術都是空中樓閣。
在學習解剖的同時,楊平又手把手培訓李民的外科基本技能,切開、分離、縫合、打結、止血等等。
反正外科研究所資源多,各種培養器具一應俱全,而且實驗豬也是管夠,還有20頭實驗豬留著給大家動手呢,李民這人確實能夠吃苦耐勞,心中有想法,所以非常賣力,一點一點跟著楊平學。
楊平還培訓他的顯微鏡和內鏡基本操作,以后可以捐助幾臺設備給李民的醫院,雖然在鄉鎮醫院,但是只要有基本設備,做做普外科和泌尿外科的微創手術,比如膽囊切除、泌尿系結石取出等手術還是不錯。
袁玉林和聶順娥夫妻已經來到三博醫院,他們辦理好住院手術。
往家里來回跑不方便,袁玉林在三博酒店開了一個廉價房,雖然空間非常小,但是夠睡覺就行。
這對夫妻是很有主見的人,他們來之前已經查閱了大量資料,也跑到三博醫院附近做了調查,在醫院里面和周邊打聽這家醫院的口碑,說起三博醫院,尤其是外科研究所,附近的人沒有一個說差的,全是豎起拇指。
連醫院附近賣地瓜的大爺都說“這里的醫生好厲害,有個楊教授最厲害,一口氣發13篇s。”
袁玉林問這s是啥東西,大爺說“你們不懂吧是論文,讀書人顯本事靠什么,就靠這玩意,這玩意厲害著呢,就像讀書人的世界金牌一樣,你想一口氣拿13塊金牌是什么水平。”
大爺一邊烤地瓜一邊口沫橫飛。
袁玉林說買幾個地瓜“這地瓜怎么賣”
大爺擦了一把汗指著車上豎著的招牌“二十塊一個”
二十塊一個你搶錢呢。
大爺不屑地說“不要這么看著我,這里面的楊教授每天上下班從這橋上過,沒事總喜歡買我的地瓜吃,你肯定是剛來的不知道情況,這里面的醫生護士也好,病人也好,病人家屬也好,都是搶著買,還有很多距離這里老遠的醫生趕來打卡吃我的地瓜,你說為什么因為是楊教授喜歡吃的地瓜呀。”
“來三個”
一個年輕小伙子根本不講價的,直接掃碼拿貨。
袁玉林和聶順娥在一旁看呆了,一個地瓜二十塊錢,還不愁賣。
這個小伙就是郭沛華,他出院后狀態非常好,為了以防萬一,他把原來的房子賣掉,在醫院買了一套房子安家,而且盡量居家辦公不出遠門。
他知道,只有在安全距離以內,楊教授才有辦法救他。
郭沛華經常買點水果什么的去看看外科研究所的醫生護士,有時候還會幫醫生護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們是來看病的吧”郭沛華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