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楊平準備分離一處肝門區的腫瘤,這里的腫瘤纏繞著血管生長,血管肯定是保不住的,所以血管和腫瘤必須都要切除,切除的過程中必須做好止血,而且要保護并標記好殘留的健康血管,以供后面的血管重建用。
“手別亂抖動,我這是尖刀,一不留神就會誤傷。”
“哦哦哦“
“別抖呀”
“我沒呀”
越說史主任的手越抖動,根本控制不住,這么一搞,連額頭上汗都已經滲出,楊平速度這么快,史主任對助手的工作又生疏,而且平時他一般使用組織剪分離,現在楊平手里一把尖刀,史主任看著心里發毛,這助手沒法干。
“估計我這兩天感冒還沒恢復,現在頭暈腦脹的,方主任,你來”
史主任終于撐不住,再這樣下去,肯定誤事。
“好呢”
方主任立刻應聲,他早就在等這么個機會,后悔剛剛不該將雙手放下,現在又要重新去刷手。
一刻也不停留,方主任立刻準備出去刷手,手術室的門打開,宋子墨舉著兩只手走進來,他已經吃完飯,現在輪到徐志良出去吃飯。
方主任刷完手,穿衣上臺“宋博士,你喘口氣,我替你當一會一助。”
“哦”宋子墨看方主任這么積極,也沒說什么,讓出位置給他,方主任興沖沖地站在一助的位置,準備大干一場。
一堆器官鋪在專門的無菌手術臺上,楊平繼續分離腫瘤,史主任跟不上節奏,方主任怎么可能跟得上節奏呢。
人體組織鋪在無菌臺上,軟塌塌的,方主任有點不知所措,以前做手術都是在人體內做,現在這一堆東西是離體的,他竟然沒林主意,所以當起助手表現沒有比師兄高出多少,主要還是基本功的差距。
畢竟外科研究所這幫人訓練方法不一樣,他們有一套科學的基本功訓練體系,而且天天一兩個小時的基本功訓練,然后又是大量的手術訓練。
方主任沿襲傳統的外科訓練,傳統的外科培養缺乏系統科學的訓練體系,只是零星分散非連續的訓練,甚至很多醫院根本沒有基本功訓練這回事,只是醫生自己嘗試著摸索,進行自我訓練,大多是在手術臺上有樣學樣,從實踐中摸索。
這種落后的訓練方式,直接導致外科醫生基本技能訓練的缺失,很多骨科醫生認不全骨科專業的器械,稍微新一點的器械需要廠商的工程師來指導,沒有工程師跟臺,手術沒辦法做下去。
很多神經外科醫生沒有顯微外科的正規訓練,即使一些短期培訓,也十分草率,只有少數醫院才有系統正規的顯微外科訓練,大多數醫生是自己稍微訓練一下就上戰場。
普外科沒有基本的腔鏡訓練,導致腹腔鏡成為一些醫生的特殊技能,而不是普外科醫生人人掌握的基本技能。
從學校到醫院,也沒有技能訓練的意識,更不用說專門負責技能培訓和評價的部門,所謂熟手帶新手的模式也是名存實亡,在一些頂級大醫院好很多,普通醫院,醫生基本上野生成長,完全靠自己摸索著自學。
所以很多博士畢業幾年,已經是副主任醫生,但是連打結剪線都無法做到熟練規范,論文發了一大把,手術也做了很多,學術會上洋洋灑灑能講一個小時,但是本專業的手術器械還不能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