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順娥就是他發現的,要不是他轉介過來,聶順娥現在還在到處求醫。
楊平從外科研究所來到內科大樓,出來的時候,看到大門口掛的很多塊招牌,心里想笑,這么多招牌,確是氣勢十足,不過怎么越看心里反而越是覺得想笑。
到了消化內科,方主任還沒有走,正在辦公室和消化內科的陳飛宇博士聊天,方主任見到楊平,立刻精神抖擻“楊教授,過來看看,這個病例有點意思。”
椅子已經準備好,陳博士招呼楊平坐下。
陳博士和楊平是熟悉的,之前急診科的“自動釀酒綜合征“患者,楊平診斷后就是交給陳博士用異體糞便移植治療,為了感謝楊平這種罕見病例,陳博士投桃報李,給外科研究所分配幾個捐獻糞便的名額,至今有研究生享受這個福利,每月輕松獲得幾千元的補貼。
楊平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下,陳博士介紹病情說“女性,25歲,反復腹脹腹痛腹瀉7年,加重3個月,現在至少每天三次,多的時候一天七八次,在多家醫院診斷為假性腸梗阻,每次對癥治療后,腹脹腹痛能夠緩解很多,但是腹瀉依舊,一點也沒有改善,隨著時間的推移,最近三個月癥狀越來越重,尤其這幾天,根本沒法下床,現在別說吃東西,就是喝一口水肚子都脹痛得十分難受,進來后給他做了灌腸,現在又輕松一點,但是只要吃東西后又會這樣,目前只能依靠腸外營養支持。”
“腸鏡也做了吧”楊平問道。
陳博士笑著點點頭“腸鏡做了六次,都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在我們醫院門診也做了腸鏡,什么也沒發現。”
楊平翻看患者的病例,25歲的女孩,未婚,既往也沒有什么特殊的病史,出現癥狀后,進食越來越少,尤其最近三個月,營養跟不上,所以體重明顯下降,三個月掉了二十多斤,一米六五的身高,現在才六十斤,以前看過的醫院給出的診斷都是假性腸梗阻。
腸梗阻,其實就是腸道作為運輸管道出現不通暢,醫學上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內容物不能運行,不能通過腸道。分為機械性的、動力性的和血運性的。
機械性腸梗阻就是腸道有物理上的狹窄或阻礙,動力性腸梗阻就是腸管沒有物理的狹窄或阻礙,但是腸管蠕動的動力不足或缺失,食物或食物殘渣不能夠在腸道里順利通過。
腸道的內容物之所以能夠在腸道順利通過,因為腸道蠕動的力量推動,形成從遠到近的擠壓,使它們一步一步擠出來。
還有一種是血運性腸梗阻,就是腸子的供血出現問題,蠕動減弱或消失,任何器官都需要血運供應,缺血就會導致器官罷工,就像汽車沒有加油無法行駛。
假性腸梗阻,顧名思義腸梗阻是假的,不是以上說的三種情況,既沒有機械阻礙,又沒有動力障礙,也沒有血運障礙,但是表現為腸梗阻的癥狀。
有癥狀而無相關原因,這是醫學上以“假性”命名疾病的共性特點。
血常規、生化、肝腎功能、各種腫瘤標記物,都有檢查,入院初期存在水電解質不平衡,比如低鉀,現在已經糾正,應該是進食少、腹瀉和假性腸梗阻引起的。
低鉀本身也會引起肌肉收縮力量的減弱,會引起腸麻痹,也就是腸道的蠕動動力不足,從而導致腸梗阻,屬于動力性腸梗阻。
有一種病叫做周期性低鉀麻痹,也會引起肌力減退,但一般是四肢的肌力減退,下肢比上肢重,而且補鉀后癥狀緩解,這個病人沒有四肢的肌力減退,通過補鉀,現在已經正常幾天,癥狀沒有一點緩解,陳博士已經排除這個診斷。
外科醫生相比內科醫生,在診斷方面是弱項,內科醫生更加擅長診斷。
一般這種情況也可能腸粘連引起,但陳博士現在也是一頭霧水,患者以前也沒有做過手術,沒有出現過消化系統結核、腹膜炎之類的疾病,出現腸粘連的可能性極小。
這個病確實有點奇怪,頑固性的腹脹腹痛,假性腸梗阻,楊平腦海里回想這幾個關鍵詞。
“在我們門診做腸鏡的時候,已經多點取腸粘膜做病理檢查,也沒有發現什么異常,確實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