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博士以前覺得自己的年齡太大,已經40多歲,自覺已經錯過外科醫生的最佳培養時機,現在他完全沒有這種想法,整個人精神抖擻,躊躇滿志。
李民醫生在一旁也是有所領悟,為什么楊教授一定那么執著地讓他用各種方式學習解剖和練習基本功。
以前對煙霧病這種不多見的神經外科疾病,李民是沒有多少認知的,更加不知道具體手術怎么做。
現在他不僅對這種疾病十分熟悉,而且手術也是了然于心,因為現在他已掌握豐富的解剖知識,還具備完善的病理、病理生理等知識。
只要楊平稍微提一下,甚至不用楊平說,他就能理解這個疾病手術原理和方式。
甚至如果他面對這種病例,他也敢于做相對簡單的貼敷手術。
基礎扎實之后,后面的學習自然就輕松。
楊平沒有說話,他專注于手術,小五張林是助手。
首先是血管搭橋,楊平打算將先將顳淺動脈與大腦中動脈橋接,這是最主要的橋。
有些橋可以直接搭,有些橋必須使用血管橋接。
橋接的血管一般直接從頭皮上切取,楊平的動作很快,取下幾根直徑長度合適的動脈備用。
搭橋的血管取好,楊平再分離顳淺動脈。
顳淺動脈是頸外動脈的終末支,它從側面部顳下頜關節與耳朵之間穿出,再向上走行至頭皮。
這個手術如果講究,最好對顳淺動脈的定位使用術中彩超,用彩超尋找它的走形,然后予以標記。
依據標記對顳淺動脈進行分離。
楊平對人體解剖實在是過于爛熟,所以他根本不需要彩超定位,這樣可以更加節約手術時間,不過這只限于他。
為了不誤導其他的醫生,每次做到這種專屬于他的省略操作時,他會提醒大家:“你們在做這個手術的時候,一定要用彩超定位顳淺動脈,絕對不能學我搞省略操作。”
夏書來的時間不長,對有些東西還不是很熟悉,但是他很較真,對于自己不懂的問題他喜歡追根問底,必須搞得清清楚楚,于是好奇地問:“為什么我們不能這樣做這樣不是挺好嗎省略一個步驟,節約手術時間,尤其遇上急診更是又快又好。”
“水平沒到家,如果省略彩超定位,很容易在切取血管的過程中損傷血管,如果要追求手術質量,你們必須對顳淺動脈進行定位,這樣可以更精確地掌握它的行走路線,在切取血管的時候,做到最大限度的保護血管,避免損傷。”陳教授回答夏書。
原來是手術水平的原因,夏書總算弄明白。
分離顳淺動脈之后,楊平又依據心里的顳淺動脈在頭皮的走行,依據術前的影像圖片與兩歲小孩的頭部解剖特點,在顳淺動脈走形區選擇合適的位置作為血管吻合點,使其位于即將開鑿的顱骨骨窗中心。
手術切口設計為血管吻合點遠端和近端大約05,也就是切口大約1厘米。
這是使用微創的方法,如果是成人,吻合點遠近也不過225厘米左右,切口約5厘米,比起傳統手術切口要小很多。
“這不是傳統方法”陳教授看出來。
“微創”楊平邊做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