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bg公司總部。
對于楊平的情報收集越來越廣,越來越細致,一份又一份情報送到里高楊手中,他現在很是頭痛,處于兩難的境地,究竟該怎么辦。
在智囊團的幫助下,里高揚終于在紛繁的情報中終于理出頭緒。
楊平之所以如此硬氣,不接受朗耐費的邀請,也對bg公司任何條件毫無興趣,很可能與他背后一家中國公司有關。
銳行醫療,這家公司進入里高揚的視野,從情報中顯示,這家公司跟楊平的關系十分密切。
在楊平有需要的時候,這家公司幾乎是源源不斷地資金。
而且這家公司盈利的能力相當強悍,他是最近不久才崛起,崛起的速度讓人震驚。
它幾乎閃電般的占領很大的市場份額,然后鋪開很長很寬的產品線。
最初,從骨科的運動醫學產品起家,發展到整個骨科的產品線,再到整個外科的產品線,最后,整個公司的產品線拓展到各種醫藥和器械,它大有成長為國際巨頭的趨勢。
這家公司是楊平進行科研的最強后盾,因為它不僅為楊平的醫學研究資金,而且,還要為他的醫學實驗硬件支持。
目前這家公司正在研究最尖端的生物3d打印機,這種生物3d打印機的研究,只是為了配合楊平的科研計劃。
看來這家公司只是楊平龐大的科研計劃中的一部分,所以,里高揚可以斷定,這家公司很可能是楊平整個科研計劃最重要的一環。
“我們太小看這個中國醫生,我們面對是一個體系,而不是一個人。”里高揚瞇著眼睛說。
坐在對面的羅爾夫很是慚愧:“這是我情報的重大失誤,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
里高揚看著桌面一堆又一堆厚厚的情報資料,不僅陷入思索。
看來引進楊平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有自己獨立完善的科研系統,他根本不需要投靠到bg公司的名下,而且他對美國沒有興趣不是隨便說的,這是真實的。
既然他對美國和bg公司什么都不圖,他為什么要來美國
這個道理很簡單,換位思考,就像里高揚自己,如果有家中國公司開出很高的年薪請他去中國工作,他對中國沒有興趣,對中國的生活也很不習慣,自己在美國還是公司的股東,收入遠遠高于所謂的年薪,那自己為什么去中國
如果不能引進楊平,那只能走另一條路:竊取他的所有科研成果,然后狠狠打壓他和他的團隊。
要打壓,就必須較量,而且這種較量,將是一個體系與另一個體系的較量,不是個人的較量。
可是情報過于龐大與復雜,目前能夠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這些情報背后的關聯,里高楊目前還不能夠完全弄清楚。
比如楊平背后有一個獨立的科研基金,這個龐大的基金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為楊平的科研源源不斷的資金。
里高楊覺得很是奇怪,因為這個基金的資金來源非常廣泛,而且資金來源方之間似乎沒有什么很強聯系。
根據情報顯示,曾經往這個基金注入過資金的公司有很多。
有中國本土的企業,比如安寧集團、昌鑫礦業,還有來自歐洲的公爵基金,來自東南亞的郭氏財團,歐洲的公爵基金分期注入的資金達到十億歐元。
對于一個研究者,十億歐元絕對是巨額資金。
背后這么多資金者,那究竟誰是這背后的主導者呢里高揚實在想不出來。
不僅里高楊想不出來,就連專門從事情報收集與分析的羅爾夫也弄不清楚究竟誰是主導者,也就是誰是真正的大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