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鈷中毒的病例,不管是主任級別的,還是規培生,都十分有興趣。
尤其對這個病例的診斷過程更加有興趣,因為它給了大家一些啟發。
為什么患者走過很多家醫院,看過很多醫生,從他的就醫的經歷看,這些醫院都是省內的大醫院,有些還是風濕免疫及腫瘤方面的重量級專家,但是很可惜,都沒有獲得明確的診斷,來到三博醫院的心血管內科,對癥治療足足兩個星期,也還是沒有獲得診斷。
當時因為嚴重的心衰住進u,經過搶救治療生命體征平穩后轉出u,這時的心內科醫生已經束手無策,只能使用最后一招全院大會診。
骨科收到會診單后最積極,住院總醫師決定提前去摸摸情況,結果這一去直接把疑難雜癥給破解。
為什么之前大家想破腦袋也想不出診斷,骨科醫生卻輕松破解。
正如譚主任所說,問題就出在盲區,不管是風濕免疫專家,還是腫瘤科專家,他們只是局限于自己專業內,一直在自己的專業內打圈圈。
什么有關感染、腫瘤、風濕免疫等方面的檢查幾乎全部都做了,就是沒有查重血液金屬離子濃度。
因為根本想不到這一塊,缺乏這方面的知識。
楊平坐在第一排,一直沒有說話,他安靜地聽大家討論,趙主任早就注意到楊平的到來。
現在的楊平已經無法低調,他在三博醫院是近乎神的存在,無論如何趙主任也會讓楊平出來說幾句話,就算趙主任放過他,那么多年輕醫生怎么可能放過他。
“我們楊教授也是出身骨科,關于這個病例,請楊教授給大家說幾句吧”
趙主任拿著話筒走到楊平的面前。
會場的年輕醫生全都眼巴巴地看著楊平,等著他說話,因為每次楊平總能說出一些類似數學公理定理的話語,非常受用。
說幾句就說幾句,楊平走向講臺,趙主任把話筒遞給他。
他想了想,說什么呢,病例已經被破解,診斷治療都是清清楚楚,就說面對疑難雜癥如何思考吧。
會場的年輕醫生有人已經掏出筆記本開始做筆記,尤其是研究生和規培生,他們大部分人完成學業后要離開三博醫院,以后可能沒那么多機會聽楊教授講課,所以現在特別珍惜這個機會。
“我跟年輕醫生聊幾句吧,其實我們遇上的疑難雜癥,大致分為幾類一是癥狀不典型,二是超出知識的范圍,三是目前醫學尚無認知的,無論屬于哪種情況,最重要的是抓住疾病的重要線索,所以一定要知識全面,剛才趙主任說了,平時要多看書學習,一旦有知識盲區,就會失去一些線索,而重要線索在診斷里非常重要,他就像衣服上的線頭,抓住線頭一拉,整個縫線輕而易舉地被拆掉。”
“中醫就非常重視線索在診斷中的作用,有經驗的老中醫看病遇上疑難雜癥時,望聞問切之后會跟病人聊天,圍繞病情什么都聊,看似是閑聊,其實就是在等待那一根線頭,聊著聊著,線索自然就冒出來,老中醫會靈光一現,立刻抓住線索,順藤摸瓜,獲得疾病的最終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