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教授陪著楊平走進會場,輪到楊平演講的時候,楊平深入淺出地對空間導向基因進行講解。
空間導向基因猶如物理界的相對論,能夠真正聽懂的人并不多,尤其年輕人。
“我們人體的發育過程非常奇妙,它最初只是一顆受精卵而已,這顆受精卵在母親的子宮內用十個月時間發育成復雜人體,這么復雜的事情我們一直把這它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情,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受精卵所做的基本工作就是細胞分裂,不斷地分裂,無數的細胞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我們已經初窺其中的奧妙,比如能夠用干細胞定向培育初各種類型的細胞,但是我們忽略了一點,受精卵在發育成人體的過程中,無數的細胞為什么會自動進行三維結構的搭建,最后組成復雜的人體它為什么可以完成如此復雜而巨大的工作,一切都藏在我們的基因里,負責細胞空間搭建的基因就是空間導向基因,沒有它細胞不知道自己應該出現什么位置,如何與自己相鄰的伙伴牽手。”
楊平對自己的理論進行簡單的總結,會場一片雅雀無聲,因為真的能夠全部聽懂的人恐怕沒有。
此時,一個年輕的女博士站起來提問。
“楊教授,我是哈佛大學干細胞研究專業的博士李穎彤,我一直在思考,空間導向基因指引細胞進行空間構型,它具體是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也就是它使用的方式或工具是什么,楊教授的論文里提到,它有一套復雜定位系統,比如領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換,比如細胞本身有類似磁極的存在,另一個細胞會去感應這個磁極,然后依據預定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于該細胞建立相應連接,我很疑惑的是,細胞在這種龐大的工程中,它如何做到不犯錯誤,這樣的鄰細胞定位,屬于連鎖定位,一旦出現錯誤,錯誤會一直延伸下去,現實中我們的胎兒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畸形,但是很罕見出現受精卵發育成非胎兒的情況。”
這位哈佛大學的博士是亞洲人的面孔,說著極為流利的漢語,應該是中國人,身高大約1米七多一點,穿著淡黃色的t恤,和藍白色的牛仔褲,面部皮膚白皙透紅,不管是容貌還是身材絕對是極品,而且聲音也極為好聽。
她提出的問題一點也不膚淺,非常的深刻,可以說如果不是為數不多能夠看懂空間導向基因理論的人之一,她是無法提出這樣深刻的問題。
如果換做別人,肯定會眼前一亮。
可是楊平是在系統空間經歷無數歲月的人,類似來自地球的男人里長生者,無數的系統空間手術與實驗,讓他的心態已經與普通人完全不一樣。
“這就是在細胞進行空間搭建的時候,他們一套近乎上帝視覺的糾錯機制,這套糾錯機制利用某種反饋修正機制,會對搭建后細胞進行檢測,一旦發現錯誤,他會對后續的細胞構建進行修正,終止錯誤的連鎖傳達,整個細胞構建人體就像建房子,整個人體基因圖譜就像詳細的房子圖紙,它不僅包括結構還包括功能,而空間導向基因就是拿著圖紙的工人,它們必須將每一塊磚送到預定的位置,并且與鄰近的磚頭形成精密的相對位置,這樣才能實現構建整個房子,糾錯機制就是質量監工,他們發現錯誤立刻糾正。”
楊平解釋道。
李博士拿著話筒提問時,眼神里全是那種女人對男人的崇拜之情,這是個擅長用眼神交流的女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