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空間實驗室擁有極低的時間與資源成本,但是運氣上并沒有優勢。
失敗了再重來,沒什么了不起。
楊平對所有的數據進行仔細的分析,然后對整個實驗過程在心里進行復盤,憑借這些失敗的經驗重新開始挑選實驗路線,讓實驗重新開始。
試錯,不斷地試錯,這就是科研最痛苦的地方,所以耐不住寂寞的人搞不了科研。
思思所有檢查結果都已經出來,包括ecct,楊平坐在辦公室,專業的電子影像屏幕擺在辦公桌上。
ecct圖像呈現在屏幕上,辦公室的采光很好,不知道是巧合,還是當時韓主任的有意挑選,在辦公室觀看影像圖片,電子屏幕這么擺放,既可以在自然光下清楚地看到每一個細節,但是又不會反光。
經過千辛萬苦,又是手術,又是海扶刀,終究還是沒有消滅這些可惡的腫瘤細胞,它們的種子跟著血液循環到處播散,現在頭部、肺、肝臟、腎臟都可以看到腫瘤的影子,它無處不在,瘋狂地生長。
尤其是頭部的腫瘤,所處的位置在腦干部位,而且在神經核團的中心,它呈現彌散性生長。
這樣,手術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要手術,只能連帶一部分正常腦干組織切除,但是腦干的神經核團非常重要,是生命的中樞,一旦損傷,生命也會終止。
這種腫瘤的侵襲部位與方式,再高明的手術也無能為力,它已經超出手術的適應范圍。
就像一杯水倒進泥土里,它已經和泥土混為一體,用人工選豆子的方法,根本不可能分開水與泥土。
楊平寄以希望的k療法,現在實驗遇上困難,k因子在實驗環境的效果非常好,可以殺死所有的腫瘤細胞,但是在人體環境受制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根本無法發揮作用,楊平現在對k基因已經修改四百多次,好不容易獲得一個合格的k因子,可以安全輸入人體,但是實際上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副反應,甚至有些出現失能。
其它部位的腫瘤還可以等一等,但是顱內腦干部位的腫瘤根本沒辦法等,一旦繼續擴散擴增,突破某種臨界,就是生命危險。
思思目前處于非常危險的狀態,隨時有生命危險。
對于腦干的腫瘤,楊平的經驗十分豐富,以前的馮教授、寧玨、藤原谷生,都是腦干的腫瘤,但是如何,它們不是在神經合團的中心呈現彌漫性生長,所以用手術還能解決問題。
如果將馮教授、寧玨、藤原谷生腦干腫瘤比喻成細沙和泥土混合,它們至少存在各自的形體,利用各種技術可以區分,然后將細沙從泥土里挑出來。
而思思現在的腫瘤是水與土的混合,從泥土里挑出水是不可能的,只能使用其它的方法。
至于細胞治療,目前只對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對其它腫瘤效果不佳甚至沒有效果。
其它腫瘤治療的方法,比如化療、放療、各種粒子刀,此時對思思這種情況也幾乎無效,如果使用,很可能打破現在岌岌可危的平衡。
楊平即使可以調動全世界的醫療資源,現在也是無濟于事。
有時候,人類在疾病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黑白的影像圖片一直停留在電子屏幕上,楊平微瞇著眼睛,思索著下一步怎么辦,小姑娘現在處于十分危險的境地,給楊平的時間不是很多。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