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畫面上的噬菌體,楊平陷入思考之中,他迫不及待地將整個實驗快速完成,沒想到推到重新再來居然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
如果將它改造成能夠感染腫瘤細胞的殺手,它們現在就不是感染大腸桿菌,而是精準地吸附在腫瘤細胞外膜,然后通過長長的絲狀尾巴,注入的也不單單是dna,而是dna和k因子,k因子在細胞內部開始產生作用,啟動腫瘤細胞的凋亡,而dna讓噬菌體自己進行分裂壯大實力。
如果m13噬菌體能夠按照目標被改造將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質,它們不再是單純的寄生者,而是變成了能夠主動攻擊腫瘤的“智能戰士”,這一過程涉及精密的遺傳工程,使得這些微小的生物能夠在抗擊癌癥的戰役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過改造的過程注定是困難復雜的,改造m13噬菌體的過程復雜而精細。
首先需要確定哪些基因或蛋白質需要被修改或添加,以實現抗腫瘤的效果,這通常涉及到對噬菌體基因組的精確編輯,包括插入、刪除或替換特定的基因片段。
但是對于楊平來說,明顯不需要這么復雜,因為他已經掌握啟動腫瘤細胞凋亡的k因子,他只需將k因子與m13噬菌體外表的粘附蛋白質結合,然后讓噬菌體能夠識別并接觸腫瘤細胞,剩下的工作就是水稻渠成的,如果做得更加高級一點,將k因子與噬菌體內部的dna混在一起,讓噬菌體感染腫瘤細胞之后,將k因子混合dna一起注入腫瘤細胞。
而k因子可以啟動腫瘤細胞的凋亡,最終殺死腫瘤細胞,在這個過程中,dna還可以廢物利用細胞內部的物質,對噬菌體自身進行分裂壯大實力。
將實驗設計好之后,楊平交給實驗室的機械手去完成剩下工作,讓它們去不斷地修改噬菌體,然后讓噬菌體與k因子進行配對試驗,據推算,m13噬菌體通過改造可以獲得數億不同的噬菌體,究竟哪一個可以粘附k因子,哪一個可以識別腫瘤細胞,這是一個龐大的試錯工程,試錯是系統空間實驗室的長項,楊平交給自動化的設備去完成。
從系統空間出來,楊平打了一個哈欠,晚餐估計還沒有做好,小蘇好奇地問:“你就睡這一會怎么好像打了雞血一樣?”
“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楊平說。
“什么問題?”小蘇好奇地問。
“我在想噬菌體是如何將dna注入細胞里面的,噬菌體的長長的尾巴就像一根粗大的管子,當它尋找到心儀的細胞后,立刻鎖定它,然后將尾巴插入細胞,將dna強力注入細胞內,我剛剛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所以越想越興奮。”楊平的確剛剛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小蘇聽著聽著,這描述怎么越來越不對勁呢,然后若有所悟,粉拳砸在楊平的胸肌上。
“你真是精力充沛呀!做了一整天手術回來還在想注入dna?”
“老婆,我真的剛剛在想將dna注入你的身體,哦,不對,我意思是噬菌體是如何將dna注入細胞里面的。”楊平一激動竟然把話說混了。
誤會呀,老婆!
我是思想是純潔的,剛剛真的在想科研的事情。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