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大實驗室就在外科研究所病區的樓上,這讓楊平與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的溝通變得非常通暢,他隨時可以去實驗室看一看,走一走,掌握實驗最新的狀態。
楊平看了看時間,時間還早,今天的手術前面幾臺都是宋子墨、徐志良和夏書主刀,自己正好抽空去實驗室問問目前的進展。
外科研究所位于的大樓有八層,目前來說還是夠用,而且使用空間比較寬裕,干細胞實驗室、腫瘤實驗室都是單獨占據一層樓,各方面得硬件條件都是世界一流。
科研無非就三個方面的要素:人才,設備和環境,這個環境主要是人文環境,科研的人文環境必須具備理工氣質,簡單、寬松、自由、平等。
如果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每天還要溜須拍馬,搞酒桌文化,拉幫結派勾心斗角,那硬件條件就是宇宙第一也不頂用。
真心搞科研的人沒興趣也不屑于去研究酒文化,他只想在自己這一畝三分地里搞出名堂。
所以楊平對實驗室的文化建設非常重視,文化傳統的建立對實驗室以后的生存和發展尤為重要,他去實驗室的時候,大家已經開始上班,各自開始自己的工作。
這些人并沒有因為楊平的到來而放下手里的工作過來圍觀或列隊歡迎,楊平不僅沒有覺得自己受到冷落,而為實驗室的文化成形感到欣慰。
“病毒篩選的工作怎么樣了?”楊平坐在陸小路的辦公室。
陸小路站起來走到一塊白板前,這上面掛著很多的小卡片,每一個小卡片是上病毒的圖畫,白板上掛著這樣卡片有十幾個。
“目前這是我們篩選之后剩下的,再用點時間我們就能找出幾個合適的病毒開始進行修改。噬菌體的修改方案我們已經拿出了幾個,不過人工修改效率太低,我們整個團隊一年估計只能拿出幾十個方案,何教授那邊正在做模型,他們說先出一個簡易模型給我們使用,以后等人工智能的模型出來后再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何教授說,使用他的臨時小模型,一個小時可以成功給我們出幾萬個方案,以后如果使用他的大模型,一秒鐘可以幾十萬幾百萬的方案,這些病毒模型都可以在他的虛擬模型里跑一遍,進行優選與淘汰。”陸小路回答。
楊平點點頭,現在的科研跟一兩百年前已經不一樣,依靠簡單的實驗條件做出成績的時代一去不返,現在的科研必須依靠先進的工具,而人工智能在科研中的應用可以節約大量時間,將科研人員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
“我也是這樣的想的,以后我們的科研需要引入人工智能,盡量用人工智能來代替重復的,枯燥的,非想象力的工作,這樣讓大家集中時間在高價值工作上。”
“最近還習慣這里的工作吧,有什么需要多跟我說,丁校長還好吧。”楊平關切問。
提起丁校長,陸小路面色變得凝重:“我上周去看過他,現在每個月我都去看看他,給他送了一些東西過去,他在里面的心態現在很好,只是放心不下丁心語。”
可憐天下父母心,即使蹲在監獄里,丁校長還掛念著自己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