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教授的數字醫學實驗室經過幾次的擴張,現在人數已經擴展到兩千人,而且規模還在擴大。其中博士有差不多六百人,碩士一千二多個人,它將基礎研究、技術研究和經營管理結合起來,在南都醫大獨樹一幟,成為實驗室的典范。
依托數字人技術,他們為楊平的實驗開發出一系列的軟件工具,幫助楊平的實驗能夠快速推進。
k病毒修改工作已經完成,這次楊平將k因子的植入位置做了修改,而且重新檢查了k病毒的基因序列,盡量使它與源病毒保持一致,這樣才不會激惹人體的免疫系統,因為作為源病毒的病毒已經是人類的老朋友,幾乎不會引起任何不良反應。
新病毒的結構模擬圖呈現在屏幕上,陸小路做了簡單的報告,現在參與實驗的成員進行一起進行討論,看看還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沒有,這個新病毒將在實驗室進行種子合成,就是將源病毒與k因子利用基因重組技術整合到一起,然后將種子病毒進行培養,將前面第一次實驗的流程再走一遍。
每一次修改將面臨新的變數,可能比第一次更安全,也可能比第一次更加危險,這種事誰也說不準。因為k因子的引入,本身就是增加了新元素。
“我推測,k因子植入的位置對整個病毒影響非常大,它決定了植入k因子后的病毒與源病毒究竟偏差多少,但是位置究竟怎么影響的,我們暫時沒辦法找到規律,掌握的數據不足,僅僅只有一次實驗,一個實驗對象,我認為k因子植入在病毒的兩端和中間是不一樣的。”
陸小路說出自己的意見,他這些天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他知道自己現在參與的是即將轟動世界的課題,一旦成功,將為腫瘤的治療開辟一個全新的方法,比靶向治療、細胞治療等方法更加轟動。
唐順和李穎彤是干細胞方面研究的專家,他們雖然對病毒學不是很懂,但是對細胞的結構,對病毒的基本結構還是非常熟悉,這是作為生物醫學方面的學者的基本素養,他們可以從另一個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
病區的醫生,實驗室的科研員,還有南都醫大病毒研究所,數字醫學研究所的博士們都參與了這次討論,他們各抒己見,非常活躍。
其實科研上的自由討論辯論非常重要,不僅可以把問題越辯越明,還可以將在討論中獲得一些新的靈感。所以創新一定要有一個自由寬松的科研環境。
楊平現在心里非常清楚,現在必須也只能從k因子的位置來進行修改,因為k因子的結構是不可能修改的,一旦修改它的結構,k病毒就失去了意義。
---
病毒培養出來需要大約一周的時間,所以楊平現在只能等待,等待病毒出來后再進行第二次實驗。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他現在對第二次實驗的信心更足。
他這段時間一直在為思思的病情操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k病毒治療腫瘤的課題上,科室的事情沒怎么去關心,不過他很放心,有宋子墨和徐志良兩位大將,他根本不用擔心,他們已經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世界頂級外科醫生,后來加入外科研究所的夏書和金博士現在進步也很快,那些在讀的博士碩士實力也不俗,所以外科研究所完全可以脫離他正常運轉。
每周他要去力全醫院去看一下,蘇南晨有空就會去那邊做手術,所以也不怎么需要楊平操心。又輪到去力全醫院日子,程老板早早地在醫院門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