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實驗,也就是思思的再次實驗正式開始,大家圍在床旁,凝神聚氣,不敢發出絲毫的聲音,生怕影響實驗的進行。
思思躺在病床上,一雙眼睛不停地溜轉,整個病房,除了機器的運轉的聲音,就是醫生和護士的呼吸聲,器械碰撞發出的聲音。
護士將k病毒制劑的無菌密封外包裝袋打開,交到楊平的手里,已經進行這么多次實驗,大家已經形成一種默契。
楊平將它連接上留置針的管道,緩緩地推動注射器,將病毒慢慢地注入思思手臂的靜脈血管,大家都提心吊膽,因為上一次實驗中思思在高燒中突然出現心臟驟停,大家經過驚險的搶救才救回思思,后面思思的心臟一直很虛弱,依靠ecmo才能維持生命。如果這次再來一次險象環生的搶救,思思估計很難扛過去。
在大家心里,這次實驗尤為重要,行與不行就看今天這次,挺過去就是通途,挺不過這關恐怕就是兇多吉少。
病毒注射完之后,思思暫時沒有任何反應,大家揪緊的心現在不敢放松,因為每次實驗的反應都不會當時出現,有時候幾個小時后,有時候甚至第二天,第三天才出現,從病毒的注入到反應出現有一個間隔期。
楊平一直留在icu病房里觀察思思的變化,以她現在的情況,要能扛過去,就算效果不佳也還可以繼續實驗,后面基本上沒什么大問題,一旦抗不過,恐怕思思就此畫上句號。
整個一晚,楊平的其他醫生護士一直處于擔心中,為了能夠及時處理突發的意外,楊平決定晚上通宵,他就坐在思思的床旁,準備守護她一晚上。
思思在鎮靜劑的作用下處于睡眠狀態,監護儀屏幕上的各種數字時不時變化一下,但是都在正常的范圍內,偶爾幾下機器報警,也是一過性的,在臨界線附近波動一番。
一直到天亮,思思沒有出現高燒,只是38度左右的發熱,這種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只要觀察就可以。
前幾次實驗每次到晚上就開始高燒,42度的體溫燒得天昏地暗死去活來,現在居然一晚上徘徊在38度附近。
楊平還以為護士測體溫有什么問題,自己親自測了幾次,又用手摸摸思思的額頭,確實沒有高燒。
抽血檢查各項指標也沒有發現有什么明顯的波動,白細胞和淋巴細胞增高,那是病毒進入體內的正常免疫反應,這次思思對新的k病毒的反應居然如此之輕,看來k病毒現在的確已經十分安全。
大家懸著的心稍微放下來一些,又將抽血的標本送到南都醫大病毒學實驗室進行電鏡下觀察。現在電鏡采集分析圖片的軟件模型已經十分成熟,它快速的采集照片,海量的照片進入電腦,識圖軟件開始運轉,對每一張圖片進行識別。
一套全自動化無需人工干預的觀察流程高速運轉,所有科研員都坐在電腦面前等到圖片識別最后的結論,以前大家也使用一些軟件來輔助科研,那只是小打小鬧,跟現在這種系統化的輔助軟件完全不能比。
剛剛開發的出來識圖模型很差勁,現在經過多次的修改后,已經變得穩定、高效、精準。半個小時左右,電腦閱圖的結果出來了,這次圖片里的腫瘤細胞9.48%被病毒感染,這些被感染的腫瘤細胞大約30.25%被強行啟動凋亡程序而死亡。
粗略的算下來,這次實驗中,大約有3%的腫瘤細胞被k病毒殺死,而且正常細胞沒有發現被k病毒感染和殺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