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的身體恢復很快,因為只要顱內的轉移瘤能夠縮小到臨界線以下,不會引起心肌搏動受到明顯的抑制,暫時思思就就不會有生命危險。
當然,還會有腫瘤出血等其它的危險,但是這些危險一旦出現,起碼可以動用手術來解決,比如如果顱內出血引起壓迫,可以急診手術清除血腫。手術可是楊平的看家本領,在楊平這里,只要用手術可以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所以楊平現在暫時不擔心思思,反而自己他身上的病毒尚未清除,稍微有點擔心,雖然沒有什么特殊不良反應,但畢竟是潛在威脅。
他從自己身上抽血去做病毒滴度監測,南都醫大病毒實驗的報告是k病毒仍然存在,但是較之前病毒滴度已經變得更低,說明病毒數量還在減少。
既然暫時沒有不良反應,病毒數量又在降低,那就定期復查吧,楊平暫時也不著急這事了。如果真要清除體內的病毒,還需要開發一種針對k病毒的藥物,這個任務非常艱巨,暫時沒辦法分心去做這些事情。
楊平現在給思思注入的病毒是敲掉復制基因的病毒。這些病毒注入體內以后,它們無法進行復制,也就是跟腫瘤細胞作戰和免疫系統兩線作戰,死一個少一個。戰斗力的補充依靠再次注入k病毒,但是再次注入的k病毒依然存在一個問題,從注入點到腫瘤有一個運輸過程,這個過程中要接受免疫系統的打擊。
楊平想,能不能不敲掉這些病毒的復制基因?讓它們在體內可以進行復制。如果這樣,病毒注入體內,冒著免疫系統的打擊運輸到腫瘤,這時即使剩余的病毒所剩無幾也不用擔心,它們在腫瘤內部可以進行寄生,依靠腫瘤細胞進行復制,這樣它們很快可以積累起一定數量,對腫瘤進行廣泛的感染和剿滅。
當然這樣做也存在一個巨大的風險,如果這些病毒復制一旦失控。他會不會帶來不可控制的嚴重后果?比如引發出一種新的疾病。楊平通過分析后判斷,這種可能性非常低,而且病毒現在留在他自己體內沒有引發什么其它疾病。
k病毒無論怎么變異,它還是無法脫離源病毒的限制。就像流感病毒一樣,即使他們發生變異,也不過是引起不同癥狀的流感而已。
k病毒采用的源病毒是一種相當安全的病毒,所以無論它怎么變異,無法改變它的基本結構。結構決定性質,所以它的基本性質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這是楊平敢于用活病毒進行試驗的理論基礎。
其實,k病毒雖然是由一種病毒修改而來,但是它已經可以說不是病毒的范疇,楊平認為,它應該叫做可啟動腫瘤細胞凋亡蛋白質復合體。
這是一個大膽的設想,當楊平把這個大膽的想法告訴陸小路和張志偉教授時,他們感到非常驚訝,覺得這個想法很大膽。要是由他們來做這個實驗,他們絕對不敢這樣想。
因為目前所有將病毒運用到預防或治療中的醫療手段,病毒都必須是閹割,必須敲掉復制基因,這就是為了防止有自我復制能力的病毒失控而造成嚴重后果。
比如溶瘤病毒治療就是用這種思路,某些疫苗也是采用這種思路,其他各種使用病毒的醫療手段,都沒有脫離這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