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方案被確定后,大家又開始忙碌起來,腫瘤的治療現在開啟兩條路線,以后還可能開啟第三條路線,甚至更多的路線。
在人力與資金能夠承受的情況下,把可能的科技樹點滿,后面再依據情況進行取舍,這樣是最可靠的。
科研與臨床結合的路子現在越走越寬,楊平對當初自己的決定非常滿意,如果沒有強大的科研實力,思思的治療只能在老方法里轉圈,就像進入死胡同,根本就沒有任何希望。有了強大的科研作為支撐,楊平可以研究新方法來解決問題,然后推動一些醫學技術的革新。
楊平覺得唐順說得對,細胞治療在未來前途無量,它會發展出一個龐大的體系,干細胞只是細胞治療的一個分支,所以楊平決定擴大干細胞實驗,將它升級為細胞治療室,暫時只是換一塊牌子,以后要擴大人才隊伍和實驗室的空間。
未來三博實驗室需要一整棟樓,甚至好幾棟樓,而不是龜縮在這幾層樓里,楊平盤算一下外科研究所還能使用的空間,這么發展下去,很快這邊的空間就會利用完。
細胞治療實驗室馬上要建立病區,將研究成果應用于臨床,比如開展一百二十萬一針的cart細胞治療,以后還要開展k細胞治療,以及現在正在實驗的knk細胞治療。
一旦建立細胞治療的臨床病區,干細胞治療病區也至少需要一層樓,因為能夠用得起干細胞的患者非富即貴,病區條件不能太寒酸,起碼要搞單人間。其它細胞治療怎么的都得一層樓。這么算起來細胞治療這邊就要三層樓,三層樓還比較緊張。腫瘤實驗室一層樓,外科病區一層樓,馬上開設的獨立icu一層樓,手術室一層樓,門診一層樓。這樣掐指一算,八層樓已經完全利用完,而且還顯得非常緊張。因為外科病區一層樓肯定不夠,現在已經非常緊張。以后隨著進修醫生、博士生、碩士生的增加,還需要單設一層樓做教學區,否則大家全部擠在病區,空間非常緊張。
這還只是初步發展,這棟樓已經肯定不夠用,楊平立即將自己的需求匯報給夏院長,希望可以在醫院找一塊地開辟一個新區專門做實驗室。將外科研究所和實驗室分開,這樣空間會寬裕很多。
這些事情已經在夏院長的規劃之中,三博醫院能夠開發的土地還有很多,夏院長已經規劃一片區域出來專門用做實驗室。就算醫院現在沒地,他只要往上匯報,很快上面就會批一塊地給他。
至于的錢的事情,以三博醫院現在的地位,多少錢都不算問題。當了這么多年的院長,夏院長頭一次不為錢發愁,以前總是為了錢三天兩頭往外跑,喝到胃出血也就弄一那么一點錢,現在只要報告一打,錢立馬到賬。
夏院長這些年當院長做了很多事,但是從來沒有為自己謀過私利,無欲則剛,所以他什么都不怕,敢做敢為,因為他沒有什么把柄,做事自然不會縮手縮腳,對于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對下對上,他都敢仗義執言,據理力爭。
夏院長最近也在琢磨醫院拓展的事情,細胞治療一旦發展起來,腫瘤科的規模肯定會擴大,緊接著,腫瘤外科也跟著會擴大。外科研究所現在是因為人手問題可以不擴充,如果擴充,估計現在已經擴大到現在的幾倍。
現在三博醫院是有控制地緩慢地擴大規模,在擴大的同時必須保證質量。醫院的規模不是越大越好,醫院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聚焦一些尖端技術,而不是去搶基層醫院的飯碗,那樣規模再大也沒有意義,無非是你擠跨基層醫院,將基層醫院的病源搶到自己這里來,這樣的大規模沒有一點意義。本來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現在一棵樹為了長高長大,將養分全部吸走,整片森林最后枯死,這棵孤零零的樹有什么意義。
所以三博醫院對規模擴大非常謹慎,不會盲目地無意義地擴大,先強后大,不是大而不強,而是做到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