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好幾個中國年輕學生圍上來跟羅伯特打招呼,都是稱呼他為“羅師兄”,而且一大群學生跟他很熟,當那些疑惑的人問旁邊懂中文的“師兄”是什么意思時候。
旁邊的人一經解釋,疑惑者立即明白,他們確實是楊教授的學生,只是年齡的反差確實有點大。
——
楊平從酒店返回到三博醫院,此時的三博醫院里到處可以看到老外,原來是這些客人都想參觀三博醫院,雖然不能全部人去實驗室參觀,但是可以在醫院里到處走走,酒店的旅行大巴將客人一波一波地送過來。
一些學生正好可以練習英語,給他們做向導,帶著他們在三博醫院逛逛,其實收到正式邀請的客人可能沒這么多人,有些人沒有受到邀請也趕過來了,他們不一定去參加婚禮,只是來湊熱鬧,在三博醫院周圍玩一玩。
天橋上也是密密麻麻的老外,排著長長的隊伍買烤紅薯和牛雜,他們也是按照傳說來這里打卡買紅薯和牛雜,因為傳說來到三博醫院,不吃上一個烤紅薯和一碗牛雜不算來過,不去二叔烤魚店吃烤魚也不算來過,不喝上一杯奶茶還是不算來過,如果不去水蓮面包店嘗一嘗面包,更加不算來過,那個老板娘簡直就是醫學的奇跡,是楊教授親手救過來的。
賣紅薯的老爺子和賣牛雜的夫妻也沒有因為人多就宰客,因為太辛苦,勞動量增加,只是適量的提高一點價格,沒有趁機把價格提得離譜。
二叔的烤魚店這幾天可以說座無虛席,外面也是排著長長的隊伍等桌子,弄得二叔親自下廚幫工,而且還不得不在露天場地加桌子。
余水蓮的面包店那就更不用說了,這些天一直是排著長長的隊伍,這里可是具有極其重要的標志意義,因為余水蓮代表著創傷外科最頂級水平的活案例,尤其是很多創傷外科醫生來中國就是為了看一眼她,看一眼生命的奇跡。
三博酒店的房間也早就訂得滿滿的,很多人就是為了體驗一下而已。
不僅僅這幾家店鋪,三博醫院周圍所有的店鋪幾乎都被帶動起來,奶茶店的生意都是暴漲,擺地攤手機貼膜的小老板都忙不過來。
這些客人的消費能力非常驚人,因為在歐美國家,醫生和教授的待遇非常高,所以花錢根本不眨眼睛,而且他們還喜歡給小費,所以這幾天醫院周圍的服務員算是發了一筆小財,收小費收到手軟。
當時楊平短時間內發表十幾篇頂級論文,尤其提出空間導向基因理論,讓楊平在國際學術界的聲譽極高,猶如神人的存在,他工作的三博醫院自然成為這些人的參觀對象。
回到外科研究所的時候,居然大門口聚集了很多老外在拍照,他們明顯是對十幾塊招牌特別有興趣。據說在國外的網上,大家都認為外科研究所是世界上最大的醫學研究所,因為一棟樓房里聚集了十幾個研究機構,而且這個數字好像還在在動態增加。
有人眼尖認出了楊平,立即拉著楊平一起合影,楊平沒辦法,不能傷了“粉絲”的心,只好跟大家合影。
而板房那邊,也聚集了一些人,因為這里的板房已經在歐美醫學界名聲大熱,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院長辦公室。
沒想到一個婚禮直接帶動了三博醫院的旅游服務業。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