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傳染病,高血壓、糖尿病,無數的疾病困擾著人類,人類好不容易控制一些病,然后另一些病就冒出來,它們就像地鼠一樣,打一個又冒出一個。”n
''如果我們冷靜下來審視,你會發現我們在治療方法上已經停步不前,看起來的一些細小的進步也不是因為醫學和生物學本身的進步,而是聲光電磁等物理技術或者化學技術的進步,這種進步帶有極強的工具改良性,而并非真正的醫學本身進步,比如,內鏡和腔鏡手術治療闌尾炎,治療的基本理論還是切除發炎的闌尾,不同的是,以前是開刀直接肉眼下切除,現在借助光學和電子技術的輔助開幾個小洞進去切除闌尾,所以在理論上并沒有實質的進步,以前用木劍,現在不過將木劍換成了鐵劍,但是人們往往為這些細小的進步沾沾嘻嘻,誤以為自己已經開始奔跑。”n
“各大廠商發現這個秘密,他們將人才資金聚集帶這些領域,因為醫學真正的進步艱難而吃力,而這些進步相對容易,并且顯而易見,更重要的是能夠帶來巨大的利潤。”n
醫學技術的討論,慢慢地又帶有一點人文的討論。n
“當然,任何進步都是值得鼓勵的,但是也值得我們警惕,這些工具性的新東西已經走向了過度使用,比如機器人手術,過度的使用,給患者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不過這也是一個矛盾,如果不這樣做,沒人積極去推動這些工具的進步,工具的進步也是進步。”n
曼因斯坦的助手已經發出了好幾箱書,這本科普著作可以說對楊平理論的最好的通俗解釋,大家都想獲得對這套理論的認識。n
很多世界頂級學者為了獲得與楊平保持長期穩定的溝通,他們一個個全學會了使用微信,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手機上下載微信,加楊平的微信,然后組建各種學術群。n
他們猛然發現,這種即時在線的溝通方式非常好用,比起以前的電子郵件溝通不知道要好多少。他們想溝通就溝通,不想溝通不予理睬,根本不存在打擾私人空間這個說法,以前他們用保持私人空間的理由拒絕使用這些即時通訊工具,不過為自己落后的溝通方式找借口罷了,他們發現以前他是多么落后,居然還習慣于電子郵件溝通。n
學者們前些天也組團參觀了楊平的實驗室,改變了對中國的科研環境的錯誤認知,很多華裔科學家參觀實驗室后,心里萌生有回國的打算。n
其實也確實是這樣,國內的科研環境,無論是軟件環境還是硬件環境都已經非常好,雖然還存在很多不滿意的地方,但是以后會慢慢越來越好,這個世界本身就不完美。n
“小楊,那邊幾位前輩想和你聊聊。”蘇教授這時走過來,跟楊平私語幾句。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