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小羅因為怠慢急診會差點誤事,受到了楊平的嚴厲批評,而且他的案例在早會上被當作反面教材教育大家。
當然,只對事不對人。
在臨床工作中,醫護人員時刻如履薄冰,因為面對的是生命,來不得半點馬虎。在醫院的診療工作中,確實存在一些急會診不是真正的急會診,有些是醫生對病情的判斷出現偏差,有些是其它的原因,這樣也確實會浪費醫療資源,但是不能因為存在這種情況就怠慢急會診,為此,小羅還被責令寫一份深刻的檢討。
用張宗順的教授的話說:干我們這行的,怎么小心都不為過。
過敏其實來得快去得快,如果及時搶救,癥狀去得非常快,反之一旦沒有及時搶救,生命也去得快。
盧卡斯在icu住了三天就轉回普通病房,他頸前氣管切開的手術切口已經縫合,估計經歷了這次死里逃生,他再也不敢接觸美國花生醬,回到病房時,盧卡斯第一句話就是問家人花生醬有沒有被拿走丟掉,得到回答說花生醬已經讓護士拿走,他才徹底放心。
盧卡斯剛剛轉回普通病房的第二天,楊平早上過去國際診療中心查房。
這里的病房是套間,有病房、客廳、洗手間等等,剛剛敲門進去,看到客廳里不可思議的一幕。
盧卡斯哥哥,也就是那個議員在病房的客廳吃花生醬,他看到醫生進來,來不及擦嘴上的花生醬,立即解釋說:“這是中國花生醬,不是美國花生醬,我只是想試試,味道不錯。”
解釋的還拿起那瓶花生醬給大家看,確認這是中國花生醬,不是美國花生醬,楊平哭笑不得。
美國人這么有冒險精神嗎?楊平看著他滿嘴的花生醬,盧卡斯死里逃生活生生的案例居然沒有給他任何恐懼感,事情才剛剛發生幾天,他居然還敢于挑戰花生醬,這是冒著生命危險去證明中國產品是如何優于美國產品嗎?如果是這樣,這又是一種怎么樣的國際主義精神。
“我吃美國花生醬也過敏,但是吃這個不會,我知道你們現在會來查房,所以想在這個時候試試,一旦出現緊急情況,你們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搶救我。”盧卡斯的哥哥振振有詞,他快速地扯一張餐巾紙擦干凈嘴巴。
你這是閑得蛋疼,以為我們醫生護士整天沒事干呢。
楊平握住他的手:“我很欣賞你的勇氣,也感謝你為區分中美花生醬做出的巨大貢獻,但是不提倡這樣草率地冒險,畢竟生命只有一次,請敬畏生命。”
“你看,我真的沒事,好好的。”盧卡斯的哥哥轉了一個圈,然后露出胳膊讓大家看,意思他胳膊上連一顆皮疹都沒有。
或許他從生下來從來沒有真正成功地吃過花生醬,但是這次他在中國做到了,一個人如果成功挑戰自己從來做不到的事情,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會給與他足夠的獎勵。
既然已經吃了,而且也是中國花生醬,現在又沒什么事,也不需要特殊處理,楊平叮囑盧卡斯的哥哥不要亂跑,好好地在這里接受觀察,懶得跟他浪費時間,于是帶著大家去病房看盧卡斯,他現在的狀態很好,再過幾天就可以出院了,其實如果不是花生醬的小插曲,他可能已經出院。
看來一些喜歡作的病人不分國籍,全世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