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一直在琢磨y染色體的基因封閉機制,這里面的知識對他接下來的研究十分重要。
這個課題已經展開,現在南都醫大下屬的所有研究所和實驗室打包交給醫學科學院,楊平調動這些實驗室的資源非常方便。
其實,y染色體上的基因是人類基因,而k病毒的基因是腺病毒內的遺傳物質,兩者區別巨大,y染色體的封閉機制無法直接移植到k病毒上,但是通過研究它的原理,可以給k病毒設計一套保護機制。
絕大多數的生物的基本單位是細胞,但是病毒除外,病毒是一個簡單的蛋白質外殼包含一些遺傳物質,這是它作為治療腫瘤最佳工具的物質基礎。
其實有時候楊平在想,這玩意真的像一個微型的用蛋白質和遺傳物質做成的機器,將它改造成一個工具可以做很多事情,現在有些科學家在研究納米機器人,這些小玩意改造后能成為比納米機器人更小的治療工具。
能不能受到病毒的啟發,利用這些微小的生物作為模版,做出一些微型生物機器人,用來實現一些治療目的,比如獵殺腫瘤細胞、清除心臟冠狀動脈內的血栓、吻合斷裂的神經、殺死入侵的細菌等等,甚至這些微型生物機器人可以接受人的控制,精準地實現某些目標。
如果將干細胞技術與微型生物機器人技術結合起來,以后應用的前途更加廣泛。
微型生物機器人計劃,楊平腦海中冒出這個想法,但是暫時還不是很清晰,他需要在腦海中完善,這個計劃一旦實施,必然非常龐大,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識,需要很多個實驗室協同。
放射科現在組織最精銳的力量進行課題公關,課題就是楊平提出的那個問題,他們認為這是展示放射科實力的時候,絕對不能有絲毫怠慢。
但是對此,楊平其實毫不知情,他只是奇怪,小五和張林這兩兄弟怎么沒有來提問題,自從他們決定研究童永謙的遺傳病之后,幾乎天天要來楊平的辦公室提一些問題。
這兩兄弟資質在研究所算是平庸,但是兩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迷之自信,敢于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用趙文博醫生私下里的話,只要他們自己不尷尬,尷尬的是別人。
當初小五和張林攜手決定研究拉鉤技術,編寫世界首部拉鉤專著——《拉鉤外科學》,很多醫生對此嗤之以鼻,表面上不說,心里其實嘲笑他們,趙文博醫生就是這些醫生的代表。
一個拉鉤的助手還能成學問?也只有他們這種迷之自信人才能做出這種事情。
可是小五和張林沒有覺得這事不妥,他們對這些嘲諷無所謂,根本不予理睬,他們研究拉鉤是認真的,不僅研究出各種新型拉鉤,獲得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而且成功完成專著的編寫。
即使這些,一些醫生還是將他們視作無聊的小丑,只有他們自己認為自己是教授,是干大事的人。
醫生辦公室里,楊平看到張林和小五湊在一起,他們正在研究x片,全是骨折患者的x片,一張一張地過。
“張老師,伍老師?”
趙文博醫生叫道。
在趙文博的眼里,別看他口里叫著老師,其實心里是瞧不起他們,認為他們沒能力,完全是靠抱楊教授的大腿留在研究所,即使留在研究所,他們也是打雜的角色,完全不像宋子墨、徐志良那樣出類拔萃,隨便去哪家醫院都是頂級人才。
“聽說你們遇到難題了?有關骨折的x片表現的問題?”趙文博湊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