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學院沒有成立之前,實驗室研究員的心態很浮躁,所有研究項目都是短期行為,大部分目的只是追求發論文,因為論文是硬核指標,尤其是sci論文,仿佛研究的終點是論文。
其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未知世界,而不是論文,論文只是這個過程中的自然而然的副產品,因為研究成果需要論文去記錄、公布。
現在這些實驗室并入醫學科學院,楊平取消論文指標,給與充足的資金和時間,對成果不做要求,更沒有論文上的要求,很多人反對這種做法,認為這樣會養閑人。
其實對科研的投入與對企業的投入不一樣,科研就是要養“閑人”,可能真的會有一些人拿錢不辦事,但是只要有少部分真正拿錢搞科研的人在踏踏實實做事,這就足夠了。
在歷史上,很多科研成果為什么是教士弄出來的,因為教士階層有穩定收入,不愁吃喝,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做學問,其他人都要為生活奔波,哪有時間搞科研。
只有讓科研人員不愁吃喝,有大把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這樣才能真正出成果,尤其在基礎研究領域。
基礎研究領與應用層面的研究不一樣,它是典型的長期主義,短期內不會有任何經濟效應,如果從盡快獲得收益的角度思考,基礎研究一定是虧本的。
整個南都醫大的實驗室并入醫學科學院,在工資上仿效原來的三博研究所,采用兩部分,一部分是編制內的工資,一部分由基金會發放,后部分工資遠遠超過基本工資,可以讓一個剛畢業的科研人員在南都省城過上優渥的生活,不用為生活發愁,只有脫離油鹽醬醋,才能有詩和遠方。
經濟上獨立,才會有真正的思想上的獨立。
南都醫大、醫學科學院、臨床醫學院,三駕馬車的改制工作,前兩者已經完成軟件的改造,現在只剩下臨床醫學院正在改革中,臨床醫學院牽涉的關系復雜,處理起來相對更加麻煩,需要更長的時間。
夏院長坐在辦公室里運籌帷幄,現在連孫院長也搞不清楚他究竟要干嗎?他不是要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嗎?
職工選舉院長不過是明修的棧道,最終將這些院長的權力削除才是陳倉吧,但是現在孫院長也看不清楚夏院長究竟要干什么。
那些附院的院長以為夏院長不過是想利用職工選院長來要挾他們,最終逼迫他們就范,以后乖乖地配合改革,讓臨床醫學院獲取更大的權力而已。
可是他們再一次誤判了夏院長的能力,夏院長就是要給他們一個信號-——這是要挾他們手段,但是實際上夏院長是要真正地推行職工選院長,等他們又沒反應過來,到時候生米煮成熟飯,他們哭都來不及。
一切都在夏院長的掌控之下,有蘇院長的支持,有幾所附院一萬多醫務人員的支持,他相信自己可以成功,至于臨床醫學院院長競選,他有足夠的信心,沒有誰比他更加能獲得更多的支持。
三博醫院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這里,大家都想像三博醫院的醫生護士那樣,收入高,有充分的進修學習機會,一切事物透明,管理層是真正地以醫護人員為中心,這是大家心里的完美醫院。
“你真的要推行職工選院長?”孫院長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