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被惹得一陣笑聲,尤其是女生掩嘴偷偷笑,見過理工直男,沒見過這么直的,這種場合提這種意見。
“可是在心理學上,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有充分的循證支持,我查過文獻,可信度高的論文有很多,有一位德國心理學家做了長達十五年的多團隊研究,最后得出的結果就是男女按照一定比例搭配的團隊,工作效率是單一或接近單一性別的團隊幾倍,而且男女性比例適當的團隊抗壓能力、創新能力、和諧程度遠遠超過單一性別或性別失衡的團隊。”這位博士開始引經據典,滔滔不絕,他不像是在提建議,還是在報告自己的某個研究課題。
“這樣吧,你將男女性別對團隊的效率影響寫一篇綜述,然后交給我,如果確實如你所說的,在心理學上已經形成共識,那么我很正式地找你們何主任談談,不僅你們實驗室,以后所有實驗室將在男女性別上盡量保持黃金比例,當然這很難做到,女博士本來就少。”楊平覺得這位博士說得有道理,不是憑空亂說,他連這方面的論文都看過很多。
“女博士的確比較少,但是我們醫學科學院很好招人呀,將其它地方的女博士都挖過來,這樣就平衡了。”另一個男博士說道。
“你們是平衡了,但是別人的團隊就開始失衡,好吧,就這么辦,既然你提出建議,我們就好好對待,用科學的精神來對待,你去寫一篇高質量的綜述交給我。”楊平叮囑。
這回輪到提意見的博士有點不知所措,他以為楊平不會理財,沒想到不但接受他的意見,而且讓他去寫這個議題的綜述,楊教授這不會是說真的吧。
“如果你有興趣,甚至可以利用業務時間開一個小課題,自己來研究男女性別比例對團隊工作效率的影響,而且最好找到黃金比例是多少。”楊平鼓勵他。
“聽說男女一比一效率也不高,女的比男的少一點,不能少得太多,好像是有一個黃金比例。”有個女生也參與進來。
“為什么?”另一個女生好奇。
這個女生解釋說:“這是人作為動物的天性,我看過一篇論文,說是動物發情期,如果雌孔雀比雄孔雀少,雄孔雀爭先恐后在雌孔雀面前開屏,開屏的頻率非常高,如果一比一,或者雌性多于雄性,雄孔雀開屏的次數很少,如果雌孔雀只有一個或非常少,這些雄孔雀反而不怎么喜歡開屏。”
“你還看這種論文?”有人問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