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事情嗎?”一位研究生用英語問這個鬼鬼祟祟的老外。
莫里斯用生硬地中文回答:“我不知道楊醫生是否有空,我想跟他談談。”
研究生望了一眼,另一個研究生眼睛一直盯著電腦屏幕,雙手五指不停地敲打鍵盤:“楊教授去了實驗室,不在這里。”
莫里斯失望地離開。
——
此時的實驗室,楊平在辦公室里打電話,實驗室這邊也給他設置一個辦公室,現在他在這邊辦公室的時間其實更多。
他需要借助何教授的大模型來分析這一對連體人的神經系統真正的分界,這個問題不解決,即使手術成功,這一對患者也會留下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
何教授現在的大模型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小作坊,獲得楊平科研基金撥款后,他放開手腳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他已經組建了世界上最強醫學大模型團隊,搭建了自己的云計算平臺。
“將生化、生理、病理、解剖等等,盡量可能全的數據輸入進去,它一定可以幫助你找到真實的分界線,雖然我們也不知道需要哪些數據,但是我知道,數據越多越好。”
何主任對自己的模型非常有信心。
現在他的團隊里面有優秀的數學家、計算機天才、人工智能專家,這個大模型從搭建的第一天開始就注定是世界頂尖。
在理論上,大模型可以做到比人更容易發現神經系統的分界,因為這些神經系統的在功能上的分界一定會表現在解剖、生化、生理等外在的實體上,如果靠人去找,需要大量的工作,說白了就是人的算力遠遠比不上這些超級計算機。
“那好,我們將所有的數據輸入進去。”楊平決定用大模型來找分界線。
何主任叮囑:“楊教授,你要將你的查體數據盡量寫得詳細,也當作數據輸入進去,這是質量最高的數據。”
醫生的查體雖然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但是要算是判斷依據之一,尤其是楊平的查體數據,非常有價值,這是任何儀器設備檢查無法獲取的優質數據。
楊平打電話給宋子墨,他已經上手術臺,不過可以通過手術室的通話系統與楊平對話,楊平將自己想法告訴他,讓他去準備盡可能多的數據。
連體人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大問題,這臺手術對楊平來說,也不是太難,其實,已經沒有太難手術。
對這臺手術做好部署之后,楊平來到干細胞實驗室,李穎彤的孕婦肚子挺得已經很明顯,但是她還在堅持工作,最近實驗室的工作很忙。
唐順這個大師級人物終于成家,這是楊平沒有想到的,這樣也好,時間管理大師可以將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不是應付十幾個女朋友。
——
另一層樓,腫瘤研究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