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雖然這是世界上最長的記錄,但是也給了患者父母極大的信心,能夠延長這么久,在這么久的時間內,隨著醫學的發展,說不定以后會有更好的方法。
“他還伴有肺動脈高壓,以后如果肺動脈高壓繼續發展,在合適的時機,還可以進行肺移植,這樣肺動脈高壓也獲得治療。”楊平將以后的可能方案也告訴他們。
其實現在也可以進行心肺聯合移植,在技術上完全不是問題,但是沒辦法,現在沒有合格的心肺聯合移植的供體,手術必須建立在客觀條件之上。
大約過去十幾分鐘,田主任還沒有回來,患者父母臉上露出焦急之色,時不時往會談室的門口看去,他們擔心是不是供體器官出了什么問題。
十多分鐘后,田園回來,患者父母的擔心沒有錯,他帶來一個不好的消息,那顆心臟已經供給別人,手術剛剛完成。
聽到這個消息,患者的父母此時突然僵住一樣,臉色一下變得蒼白。
剛剛還在高興之中,現在心情又墜落到冰點,器官移植供體是最難等,有時候要等很久不一定有合適的供體。
“沒辦法,那我們只能繼續等供體。”田主任也沒辦法,必須尊重客觀事實。
捐獻者的器官沒有說一定制定給誰,誰需要,正好又能配型,這顆器官就給誰,不可能供體器官還等著患者。
“那……那……孩子能堅持到有供體嗎?”患者母親明顯流出了眼淚,有些事情就是這樣,瞬息萬變。
楊平說:“很難說,等待的時間不確定,患者現存在嚴重心力衰竭,隨時有生命危險,即使使用人工心肺機輔助,也僅僅只是輔助,不可能長時間依靠它來維持生命。”
患者父親的嘴唇顫抖,他想說什么,但是顫抖了很久什么也沒有說出來,患者母親在一旁掏出紙巾擦眼淚,要不是當著醫生的面,她肯定放聲哭出來。
“但是,還有一個辦法可以用上。”楊平語氣轉折。
作為患者或患者家屬,在絕望的時候最希望聽到醫生的轉折語氣,這個“但是”讓他們立即又燃起了希望。
“還有什么辦法?楊教授,什么辦法我們都愿意試一試,只要能救孩子的命,哪怕能夠爭取一點時間,讓他能夠等待供體心臟。”患者父親迫不及待地說。
楊平緩緩地說:“可以先植入人工心臟,讓人工心臟爭取一定的時間,而且在異體心臟沒有出現之前,一直可以用人工心臟維持生命。”
“人工心臟?”患者父親驚訝地說。
其實這只是楊平的備選方案,畢竟比起人工心臟來,異體心臟在功能上要好很多,但是現在客觀條件有變,方案自然要跟著變,既然現在沒有心臟的供體,只能求其次,采用人工心臟移植手術。
''沒錯,人工心臟是一種可以模擬心臟功能的小型機器,它可以植入身體內代替心臟,我們可以給他裝上一顆人工心臟,在等待供體的這段時間內,人工心臟可以起到替代心臟的作用,只不過費用很貴。“
“這不是問題,我們全聽您的,楊教授。”患者父親立即又打起精神,他的母親也止住了眼淚,湊過來希望可以聽得更加清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