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父母終于放棄幻想,接受這個現實,其實聽起來人工心臟移植也不錯,只要能夠救命就行。
病情本身瞬息萬變,有時候它的外部條件也是瞬息萬變,醫生要能夠依據條件的變化,改變自己的方案,這就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總是一成不變,無異于刻舟求劍。
''我們同意!”
患者父親同意這個方案,楊教授已經說過,這是唯一的方案,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案。
隨著人工心臟的發展,它以后可能能夠維持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那么異體心臟就不會顯得那么重要。
心臟就像人體的“發動機”,通過有節奏的自動跳動將血液輸送到全身。
但當心臟功能嚴重衰退時,泵血能力會大幅下降,這就是心力衰竭,我國有超過1000萬成年心衰患者,這個數字還是比較大的,其中終末期心衰患者的心臟功能已無法通過藥物或常規手術恢復,生活質量極差,生命面臨嚴重威脅。
傳統治療中,心臟移植是終末期心衰的終極手段,但供體稀缺、術后排斥風險高,許多患者無法等到合適的供體,近幾年來,人工心臟的出現,為這些患者提供新的生命之路。
我國目前已經生產出第三代磁懸浮心臟,而且技術并不落后,在某些方面還優于國際同類產品。銳行目前也在研究人工心臟,但是畢竟銳行起步較晚,產品還處于實驗室階段,沒有量產。
比較好的國產人工真心臟,比如rheart6,它是第三代磁懸浮人工心臟,也是目前全球最小、最輕的人工心臟,質量僅僅90克,大約相當于一個雞蛋的質量,它的核心優勢在于使用磁懸浮技術,通過磁力讓泵體“懸浮”工作,避免傳統機械軸承的摩擦,大幅降低血液損傷和血栓風險。
rheart6人工心臟比國際主流產品在體積方面小40%,非常適合亞洲人體型,甚至可以為兒童患者提供了治療可能。
它不僅體積小,而且功耗很低,患者日常攜帶更方便,續航時間更長。
現在已經確定使用這個方案,田主任吩咐管床醫生趕快去準備手術,至于人工心臟,也要趕緊聯系供應商廠家去準備。
從世界范圍來看,心臟置換手術例數其實不多,全世界每年心臟移植手術例數大約在5000臺,不像腎移植和肝移植那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供體不足,人工心臟的出現有望解決這個難題。
如果楊平以后攻克心臟的克隆技術,那么這個問題就徹底解決。
“人工心臟也不是沒有缺點,比如人工心臟植入后可能會出現驅動線感染、消化道出血、血栓栓塞、卒中和右心衰竭等一些并發癥,而且它沒有異體心臟移植術后的生活便利性,需要隨身攜帶電源系統,不能游泳等接觸水活動。”
“價格嘛,現在大約七十萬人民幣左右,這是國產的價格,進口更貴,其實目前國產的和進口的區別不大,某些方面國產的更加優秀。”
楊平將人工心臟的缺點也簡單介紹給患者父母聽,他父母現在已經對這些缺點不在乎,沒有別的選擇,這是唯一的選擇,還管它什么缺點。
其實異體心臟移植和人工心臟移植這兩種方式的選擇,年輕患者可考慮序貫治療,即先植入人工心臟,再進行心臟移植,以延長生存時間。危重患者若無立即供體,應考慮人工心臟。